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XXXX中学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 本试卷共 4页,附有答卷,答卷共4页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20分。

3. 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学校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 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笔,不能用铅笔或红色字迹的笔作答。

一、基础(25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2) 关关雎鸠,。

(《诗经》)(1分)(3)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分)(4) 假期我们到原始风貌保持完好的丹霞山旅游,沿途高山雄奇,涧水清澈,植被茂盛,简直可以用郦道元《三峡》中的“,”来描述眼前的美景和感受。

(2分)(5) 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4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 )的神色。

(2) 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 ),便是敬。

(3)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tì sì héng liú( )的。

(4)它们的传统是yǐn jǐng shòu lù(),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删去“和事故隐患都”)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删去“久久”或“长时间”)C. 当代青年应担负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在句末加上“的重任”)D. 既然你能够仔细地读完这本书,那么,你一生将受益无穷。

(将“既然”改为“只有”)4. 请从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并至少使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动作或神态的话。

(80字之内)(4分)嗤笑嬉闹收敛面面相觑挖心搜胆唯唯连声对答如流奴颜婢膝5.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

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

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

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

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二、阅读(45分)(一)满井游记袁宏道(12分)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B. 作则飞沙走砾/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欲出不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余之游将自此始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8. 冬去春来,“□□□□”的郁闷随着稍微暖和的天气一扫而空,初到满井的作者感到自己“□□□□□”,尽情游览一番之后,油然而生“□□□□□□□□□□,□□□□□□□□”的感慨,并誓言“余之游将自此始”。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9.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开头并未像一般文章那样扣题行文,而是先写不能出游,不仅造成了行文的波澜,还欲抑先扬地为下文作好铺垫,目的是为了突出畅游满井的无比愉悦。

B. 第二段中“稍和”的交代和“偕”“出”“至”等一系列动词,足见作者挣脱束缚,渴望春游的心情急不可耐。

C. 第二段写景突出了北国春天的特点,寥寥数笔,景致特点鲜明,如在眼前。

D. 本文充分表露了作者厌弃官场,渴望置身于大自然惬意天地的心声。

(二)跟自己比(10分)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

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

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

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

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

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

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做我亭”。

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

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

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

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

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

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

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

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

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0. 阅读④⑤两段,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3分)11. 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4分)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是针对有些人“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的现象引发议论的。

B. 喜欢跟别人比的人不是因为超过他人变得骄傲,就是在盲目攀比中失去自我,要么因为不如他人而产生嫉恨,不可能达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C. 第⑥段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力地论证了“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的观点。

D. 本文采用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滴水之恩秦文君(15分)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一塌糊涂。

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烂。

当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有时他也打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的腮帮子被打肿了,顷刻间一张脸胀大了一圈,像猪头。

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

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

隔了一会,忽听“哐”的一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

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痛昏过去,可他怕贫穷的父母担忧,从不对家人言及,每次发病都是靠自己的免疫能力,慢慢挨过去。

又过了不久,班里排演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每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

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

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

于是我就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

金龙先是推让,面红耳赤,最后还是接受了。

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感觉他并不是那么可恨。

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

有人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这两种说法对我来说都是可怕的。

可直到毕业,金龙都没来找过麻烦,弄得我倒在心里藏了个谜团,甚至又恢复了冷淡的态度。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

此时,他已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的名字,他是个不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

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

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