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请注意: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图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一)阅读唐代温庭筠《咸阳值雨》,完成第7题。
(6分)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1入岳阳天。
【注】①将:携带。
7.(1)下列诗句中没有写洞庭湖的是(2分)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B.“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
C.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
D.“钓船”是诗中虚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
京都人甚慕之。
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①者,门如市肆。
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
”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②移时,乃曰:“但令入来。
”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③,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
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
”坐客愈更神之。
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注】①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
请益,指请教。
②颦蹙(pín cù):皱眉头。
③騃(ái):愚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饮啜方酣.( ▲) ②拜讫.,叱入中门( ▲)③以至于是.( ▲) ④坐客愈更神.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称得丹砂之.妙A.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B.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C.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D.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1)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2分)▲(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2分)▲11.这篇文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二)阅读《“伤春”,原来如此》,完成12-14题。
①有人说,春天,是一个令人感到愉快的季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天,也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季节,百花齐放、万木竞秀……②也有人说,春天并不怎么令人舒服。
特别是冬末春初时期的天气,冷热不定,乍暖还寒,春雨绵绵,人困马乏……③春天也会让人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
④“季节性情感障碍”,这是一种与特定季节有关,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是感情或者情绪的失调。
患有“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人,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健康状态都很不错,但到了某个季节,就会出现抑郁的症状。
⑤因此,当抑郁缠上了你,春天就开始变得不那么美了。
除了抑郁症的一些普遍症状,例如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周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厌烦社交活动、自我评价低等之外,春季抑郁还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表现,包括焦躁、易怒、睡眠时间增加和白天困倦、疲劳或精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清晰思维困难、食欲增加、嗜食甜食……⑥冬天容易出现“忧郁症”,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冬季特有的气候。
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的缩短,是情绪忧郁的主要诱因。
但在春季,抑郁又是如何乘虚而入,影响了我们的情绪的呢?⑦首先,春天气压比较低。
空气中含氧量较低,使得耗氧量达20%的大脑极其敏感,随之,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躁动不安等种种不良反应便接踵而来。
其次,春天万物生长,许多生物都进入了代谢的旺盛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内分泌的激素紊乱,从而导致情绪问题的产生。
最后,春天的气候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早晚温差大,这也会造成人体一些内环境的变化,进而使免疫力下降,易生病,情绪易波动,甚至引发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⑧那么,该如何预防、抵御春季忧郁的侵袭呢?动起来!通过运动,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我们自然也会感到情绪开朗、精神愉悦。
此外,看电影、听音乐,找朋友聊天谈心,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12.概括“春季抑郁”影响人情绪的原因。
(2分)▲▲1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第⑦节划线句子中“较”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2)开头①②两节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4.请分析本文的说明思路。
(3分)▲▲(四)阅读张贺的《“跟风阅读”不可取》,完成15-17题。
①最近一篇《最难读完的十本书》在网友中引发了共鸣,许多人一看连《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位列其中,不免心中戚戚:“看来没读完四大名著的不是我一个。
”的确,这份书单上有的书是举世公认的难读,比如《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不但篇幅超长,而且语言艰涩、情节平淡,即便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读者也只是“听说过但没读过”。
但是,读书不是为了显摆,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性情。
摆正了态度,才不会因没读某本书而惭愧,更不会因读过某本书而自傲。
②其实,人的口味和习惯千差万别,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跟风阅读”并不可取。
但现在“跟风阅读”似乎已经成了风气。
拜社交媒体所赐,许多读者在买书之前常常会去打分网站上看看评分如何再做决定;不知看什么,依靠排行榜、媒体和朋友推荐也是许多读者的常态。
“跟风阅读”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心无定见,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既然有人说好,那就去读读看”。
③这种被动的“跟风阅读”常常令人失望。
就拿畅销书排行榜来说,用来指导阅读并不靠谱。
从2000年起,国家权威部门每年的产业分析报告,都会披露当年单品种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图书(不含课本)。
有研究者把历年的数据与当当、京东等网络书店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的重复率低于10%。
另外,如果仅仅根据排行榜选书,很可能会陷入没有新书可读的窘境。
因为有不少书是常销书,比如《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等连年位居畅销书排行榜。
而新书能进入榜单的就很少了。
据开卷统计.....,在2017年排名前30的畅销书中,有19种出版时间超过3年。
④与其依靠榜单和别人推荐,不如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
当然,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一位自己可心的作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坚持。
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靠畅销书榜和杂志社推荐来选书,但翻过以后总觉得没意思。
幸运的是,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持在书海中寻觅。
⑤读书说到底是自己的事,别人可以推荐,但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否则跟在别人后面、追逐时尚潮流,不过是读给别人看的,而真正的阅读是读给自己的。
因此,建议那些渴望用书籍丰富自己的读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在书海中寻寻觅觅,直到找到那本让你心动的书。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9日,有改动)15.“跟风阅读”不可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6分)(1)文章第①节谈及《最难读完的十本书》中“举世公认的难读”书目,有什么作用?(3分)▲▲(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节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节明确提出了读书的目的,进而论述了我们对于阅读应该抱有的态度。
B.第④节用日本作家的事例,告诉人们想要获得一本好书,必须要坚持在书海中不断寻觅。
C.第⑤节划线句子通过讲道理,正面论述了“真正的阅读是读给自己”的观点。
D.第③节中加点语句“据开卷统计”指出信息来源,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五)阅读晓寒的《寻找土蜂糖》,完成18-21题。
①找土蜂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打了好多电话才知道成哥那里有。
成哥是我的邻舍,原先住在我老屋后山外的狮子庵。
几年前,他家搬到了镇上,山里的老屋没舍得拆,闲着觉得可惜,用来养蜂。
②那天,我在镇上搭了成哥的摩托。
刚买几天的摩托,在沥青路上跑得飞快。
天阴凉,太阳躲在云层里,店铺,稻田,三三两两的菜土,被一阵风远远丢在了后面。
③沿河走了七八里,到了狮子庵冲口。
这里有一座舂米房,我小时跟着祖父来舂过米,上小学后和三哥一起在这里钓过鱼。
隔了十几年,舂米房没有了,其它地方倒没怎么变。
空气湿润,青山重叠,河水哗哗地流,到处传来鸟叫声。
依偎在山脚的泥巴屋,关着窗,大门紧锁,门两边的红对联,在风飘雨洗里泛了白,已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越过满是杂草的屋坪,可以看到窗子上结着的蛛网。
成哥告诉我,这里几十户人家,都搬到山外去了。
④没多久就到了成哥的屋坪里。
成哥开了锁,吱呀一声打开大门,提着一个铁皮桶出去了。
我坐在门口,顺着成哥的背影望过去,屋坪里铲得光溜溜的,正对着门的是一棵枣树,虬枝纷乱,细碎的叶子在风里摇动。
右手边一口大水缸,水从一根竹子里出来,流进缸里,翻起朵朵白花。
水缸过去三棵桃树,枝丫上坠满了青果。
树下的菜园里,种些辣椒,黄瓜,茄子,入眼一片青葱。
屋檐下挂着蜂箱,蜜蜂钻出那道窄窄的缝隙,飞过屋坪,消失在远处的山影里,丢下密集的嗡嗡的叫声。
⑤成哥用木勺舀了满满一桶水回来,提着进了灶屋。
他把水倒进洗干净的水壶,在灶膛里添柴,点火,火苗呼呼地响,炊烟从灶里出来,一股熟悉的味道在屋子里飘散。
一会水开了,哗哗地响。
成哥拿来两个草绿色的搪瓷缸,撮一撮老茶叶放进去,茶叶在开水里翻滚。
我这里没有好茶叶,你莫见怪。
成哥一脸歉意地说着。
我说这个很好,在城里有钱都买不到。
成哥听了,呵呵地笑。
⑥我们在厅屋里喝完半缸茶。
成哥说,去割糖吧。
说完他起身从身边的柜子里拿出一捆香,抽六七根抓在手里。
这个我有印象,是熏蜜蜂用的。
几间屋子里的墙上也挂着蜂箱,每箱之间隔一米多远。
成哥走到蜂箱边,揭开盖子看一下又盖上,他默不作声,一箱箱看过去,翻到灶屋里那箱时,成哥说,这箱可以割了。
⑦成哥把蜂箱底板打开,一团团的蜜蜂在那里蠕动。
我说不会蜇人吧?成哥说不会。
他点了香,把香头子上的烟对着蜜蜂吹过去。
吁——他吹一口气,蜜蜂往上挪一点,再吹一口气,再挪一点。
过一阵子我看到了蜂巢,白色的,金黄色的,褐色的。
成哥拿起准备好的菜刀,沿着蜂箱的四壁依次割下去,割完最后一刀,一块四方的蜂巢就取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