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西学中讲课(1)PPT

[课件]西学中讲课(1)PPT


息风剂分为三类: 镇肝熄风剂,适用于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之证。 镇肝熄风汤为代表方; 凉肝息风剂,适用于热极生风之证,以羚角钩 藤汤为代表方; 滋阴息风剂,适用于阴虚生风、虚风内动之证, 以三甲复脉汤为代表方。 注意事项:祛风剂药性多温燥,津液不足、阴 虚有热者慎用。
【组成】川芎9g
【组成】藿香9g紫苏6g白术9g白芷6g茯苓9g大
分类: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表寒证,以麻黄汤为代表
方;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表热证,以银翘散为代表 方。 注意事项: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故煎药时间不宜太 久,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 应用解表剂时,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 以防损伤正气。
【组成】麻黄6g
桂枝6g 杏仁9g
西学中讲课(1)
概念:中医理论指导,
针对具体病症,辨证立法 为依据,按照组方原则, 选择药物,酌定用量,恰 当配伍而成。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合理配伍,调其偏性,
治其毒性,增强或改 变原来的功用,发挥 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 作用。
君、臣、佐、使
主病之为君 佐君之为臣
固涩剂:
玉屏风散、四神
丸 安神剂:酸枣仁汤 开窍剂:开窍剂 驱虫剂:乌梅丸 外用剂:金黄散
概念: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 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属 八法中的汗法。 适应症:解表剂主要适用于表证, 或麻疹未透,以及疮疡、水肿等 初起之时,症见恶寒、发热、头 痛、身疼、苔薄、脉浮等表证者。
祛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独活寄
生汤 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 祛湿剂:藿香正气散、五苓散 清热剂:白虎 汤、黄连解毒汤
和解剂
:小柴胡汤、逍遥
丸 消导剂:保和丸、枳实导 滞丸 催吐剂:瓜蒂散 泻下剂:大承气汤、温脾 汤
化痰止咳平喘剂:二陈汤、定
喘汤 温里剂:理中丸、四逆汤 理气剂:越鞠丸、旋覆代赭汤 理血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 五汤 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 六味地黄丸
增减药味 增减药量
剂型变化
传统剂型:汤、丸、散、
膏、酒、丹剂、露、锭、条、 线。 现代剂型:片剂、冲剂、 糖浆剂、口服液、胶囊剂、 颗粒剂、注射剂、气雾剂。
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露剂:
栓剂:
冲剂 片剂 糖浆剂
口服液
注射剂
茶剂:
解表剂:麻黄汤、银翘散
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 角弓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语言謇涩,半身不遂, 甚或猝然昏倒、不省 人事等。
分类:疏散外风剂可分为祛风散邪及祛风除湿
两类。 祛风散邪是治疗外风所致病证的方法,代表方 如川芎茶调散; 祛风除湿是治疗风邪夹寒、夹湿为病的一种方 法,常以祛风药与散寒化湿药配伍应用,代表 方如独活寄生汤。
荆芥9g 薄荷9g 羌活6g 白芷6g 细辛3g 防风6g 甘草6g 【用法】共为细末,每用6g,清茶调服。临床 上一般改汤剂煎服。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疼痛, 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组成】独活9g
桑寄生15g 秦艽9g 防风9g 细辛3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干地黄9g 杜仲9g 牛膝9g 人参6g 茯苓9g 炙甘草6g 桂枝6g(原方用桂心) 【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冷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弱。
概念:凡以辛散祛风或息
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 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 的方剂,称为祛风剂。 分类:分为外风与内风两 大类。
外风
概念:指风邪侵袭人体

内风
概念:由于脏腑功能 头面、经络、肌肉、关 失调所致的风病。如 节、筋骨等所致的病证。 热极生风、肝阳化风、 临床表现:头痛,恶风, 阴虚风动等。 肌肤瘙痒,肢体麻木, 临床表现:眩晕,震
概念: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
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 疗水湿为病的方剂,称祛湿剂。 湿为阴邪,其性重滞,其中人缓, 病势缠绵。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 又常与风、寒、暑、热相同。
分类:祛湿剂分为五类
芳香化湿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或内伤湿滞之证,以藿
香正气散为代表方; 苦温燥湿剂:适用于湿困脾胃之证,以平胃散为代表 方; 淡渗利湿剂,适用于水湿停留水肿等证,以五苓散为 代表方; 清热化湿剂:,适用于湿热俱盛或湿从热化之证,以 茵陈蒿汤、八正散为代表方; 温阳化湿剂:适用于湿从寒化或阳不化水之证,以真 武汤为代表方。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 苔薄白,脉浮紧。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15g 桔梗12g 薄 荷6g 淡竹叶6g 生甘草6g 荆芥穗12g牛 蒡子12g 淡豆豉12g 芦根30g 【用法】水煎服,日服4次。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卫分证及风热表证。发热微 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组成】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
蛎30g生龟甲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 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 头晕目眩,目胀耳鸣,心中烦热,面色如醉, 颠仆,昏不识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 脉弦长有力。
应臣之为使
-----《素问·至真要大论》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
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 主证的药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 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佐助药:
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
性和烈性 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 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使药:引经作用,调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