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基本CT影像及颅脑疾病CT诊断

颅脑基本CT影像及颅脑疾病CT诊断


cerebral contusion and hematoma
cerebral contusion and hematoma
ceபைடு நூலகம்ebral contusion and hematoma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要点 ◆ 外伤史 ◆ 临床表现 ◆ 影像表现
二、弥漫性脑损伤
(diffusion injury of brain) ★ 弥漫性脑水肿
★ 窗位:相当于要观察组织的CT值,脑 组织的CT值约为+35Hu,所以多采用此 窗位。
伪影
伪影为扫描时的实际情况与建像所带来的一系列假设不符合所造成,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头部活动引起的伪影——扫描时患者的移动可产生移动性伪迹,一般 呈条状低密度影,与扫描方向一致。
2.颅内异物所致伪影:高密度物质如术后银 夹、金属异物等引起的伪影以异物为中心呈 放射状。左图示枪伤弹片存留于脑内外所产 生的伪影。
hematoma of longitudinal fission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图)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分早期和晚期)
早期表现:上半部为低密度(血清)
下半部为高密度(血细胞)
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
颅脑基本CT影像 及
颅脑疾病CT诊断
颅脑CT基本知识
颅脑CT检查方法
★ 普通CT扫描 ★ 强化CT扫描 ★ CT血管成像-CTA ★ 三维CT成像 ★ CT脑池造影-CTC
颅脑CT值及窗宽窗位
★ CT值反映CT图像中各组织的X线衰减 系数,是人为标定以水为零的相对值。
★ 窗宽:即欲观察图像所包含的CT值范 围 , 颅 脑 CT 窗 宽 100Hu ( -15— +85Hu)
★ CT ◆ 单侧或双侧脑内低密度(<20HU) ◆ 脑室系统普遍受压变小,脑池、脑沟 消失 ◆ 脑白质、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脑 干、小脑多发点片状出血
弥漫性轴索损伤(图)
三、颅内血肿
(intracranial hematoma)
★ 硬膜外血肿 ★ 硬膜下血肿 ★ 脑内血肿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临床表现:与部位、程度、范围有关
影像学表现
★ CT ◆ 损伤区低密度:脑水肿 ◆ 散在点片状出血,可发展为脑内血 肿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占位 ◆ 其他,颅骨骨折、颅内积气
脑挫裂伤(图)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积气;线形、凹陷骨折
cerebral contusion and hematoma
(二)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颅内血肿积聚于硬膜和蛛网膜之间 ★按病程可分为:
◆急性(3天以内) ◆亚急性(4天~3周) ◆慢性(3周以上)
临床与病理
★ 多在对冲部位,常为减速损伤 ★ 多不伴骨折,常伴脑挫裂伤 ★ 小动脉或桥静脉出血 ★ 额、额颞部 ★ 广泛、新月形或半月形 ★ 临床表现:持续性昏迷
影像学表现
★ CT: ◆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均一或不均一 ◆血肿局限,多不超越颅缝,若骨折超越颅 缝,则血肿可超过颅缝 ◆常合并颅骨骨折 ◆可多发
硬膜外血肿(图)
硬膜外血肿合并骨折 2周后密度减低
epidural hematoma
epidural hematoma
air bubble
epidural hematoma
影像学表现
★ CT: ◆ 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数为等或 低密度 ◆ 范围广泛,可跨越颅缝 ◆ 亚急性、慢性期呈稍高、等、低或混杂 密度,其内可有分隔或钙化;可双凸形 ◆ 增强可见远离颅骨内板的皮层和静脉及 血肿包膜强化
硬膜下血肿 (图)
小脑幕及纵裂 硬膜下血肿(图)
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 Acute subdural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 脑 基 本 解 剖 颅 骨
——
1.前囟 2.冠状缝 4.外耳道 7.额骨 8.人字缝 9.乳突囟 11.枕骨 12.顶骨 13.后囟 15.矢状缝 18.蝶囟
颅脑疾病的CT表现
一、脑挫裂伤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
★ 弥漫性脑肿胀
★ 弥漫性脑白质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ion axonal injury,DAI)
临床与病理
★ 脑肿胀:细胞内液增多 ★ 脑水肿:细胞外液增多 ★ 弥漫性轴索损伤:旋转暴力所致脑内轴索的
扭曲、肿胀、断裂及轴索收缩球出现,皮髓 质交界区血管破裂。伤后常即刻意识丧失
影像学表现
(一)硬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 颅内血肿积聚于颅骨和硬膜之间 ★ 颅脑损伤2%~3% ★ 颅内血肿25% ~30%
临床与病理
★ 外力直接作用处,多为加速损伤 ★ 常伴骨折,多不伴脑内损伤 ★ 动脉性出血为主,也可静脉或静脉窦出血 ★ 颞、额顶、颞顶、后颅窝、纵裂 ★ 血肿较局限呈双凸透镜形 ★ 临床表现:昏迷-清醒-昏迷
3.颅骨正常结构所致伪影:多有颅内骨 性突起引起,呈杂乱线状影。见右图白 箭头所示: 4.CT装置故障引起的伪影
颅脑CT正常解剖
扫描方法 ★ 以上眶耳线为基线 ★ 层厚10mm或5mm ★ 一般8-10层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 外伤所致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分为 ◆ 脑挫伤:皮层或深部白质散发小出血 灶、脑水肿及脑肿胀 ◆ 脑裂伤:包括脑、软脑膜及血管的断裂
★ 受力或对冲部位(额极、颞极和额叶直回)
临床与病理
★ 病理 ◆ 早期:数日,脑组织出血、水肿、坏死 ◆ 中期:数日~数周,坏死区液化,瘢痕 及肉芽组织修复 ◆ 晚期:数月~数年,瘢痕或形成软化灶
Low density in upper half Fluid-blood level High density in lower half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晚期表现:血肿完全为低密度,可为等密度。 当为等密度时,诊断只能依赖于:
1. 脑白质的推压征 2. 脑室系统变形 3. 皮层静脉内移(增强扫描) 4.中线结构移位而没有其他占位病变征象 5. 脑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内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