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急性、亚急性常因皮层动静撕裂引起,多伴有脑 挫裂伤,好发于额、颞及大脑凸面;慢性则中老年 常见,多由于桥静脉断裂所致。
(1)X线切线位片,了解凹陷深度。 (2)CT显示骨折情况及有无脑损 伤。
凹陷性骨折
颅底骨折(fracture of skull base)
颅底线性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 根据发生部位分: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
颅后窝骨折。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①脑脊液漏 ②迟发性的局部瘀血 ③相应的颅神经损伤症状
占颅内血肿的30%,加速伤多见, 90%伴有颅骨骨折,原发性脑损伤多较 轻,可伴有中间清醒期,出血源多来自:
(1)脑膜中动脉及相应的静脉出血; (2)板障静脉; (3)硬膜渗血。
部位:好发于颞顶部,颅板与硬脑膜之间;
形态:急性呈梭性/双凸透镜形,一般不跨 越颅缝;张力高;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高密度;
弯曲; 5.蝶鞍改变:蝶鞍骨质吸收、增大、变形。
脑膜瘤所致颅骨破坏
脑膜瘤所致颅骨局限性增生
脑膜瘤,顶骨内板局限性骨质吸收和增 生,周围见异常迂曲、扩张的血管压迹
X线表现
大小与形态改变 1.头颅增大:脑积水、畸形; 2.头颅变小:先天畸形; 3.头颅变形:狭颅症、粘多糖病、
一侧大脑发育不全。
无脑回畸形; 巨脑回畸形; 多小脑回畸形; 灰质异位; 脑裂畸形。
无脑回畸形
巨脑回畸形并多小脑回畸形
脑裂畸形
在大脑半球有一裂隙延伸至侧脑室,可 对称、不对称或单侧,可并其它畸形如 灰质移位、胼胝体缺如、透明隔缺如等。
透明隔缺如
灰质异位
灰质异位是指神经元在异常部位聚集, 为神经元放射状移行中止所致,直径为 1-20mm,位于室管膜下到皮质下区, 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其它畸形,密度 /信号与脑灰质相同,增强也与灰质同 步变化。
T2WI高信号:大多数脑内原发肿瘤、转移瘤、 梗死灶、软化灶、脱髓鞘病变、水肿、脑脓肿、 表皮样囊肿、含脂肪肿瘤、亚急性出血;
T2WI低信号: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 完全性钙化、正常铁蛋白沉积。
MR表现
形态异常:位置、形态、大小 异常对比增强
第四节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
颅脑先天发育畸形种类很多,往往是多 种畸形同时并存。其中约60%查不出病因, 20%为遗传因素,10%为自发性染色体 突变,另外10%由环境因素如感染、缺血 或中毒等原因所致。
形及发育障碍、颅脑外伤、常见颅内肿瘤、 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椎 管内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颅骨骨质改变 1.骨质缺损:包括颅骨破坏、密度减低、
骨质缺损; 2.骨质增生:包括颅骨密度和厚度增加,
分弥漫性和局限性; 3.脑回压迹增多:慢性颅内压增高; 4.血管压迹改变:脑膜中动脉压迹异常增粗、
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占颅内血肿的40%,减速伤多见,对冲 部位多见,原发性脑损伤重,中间清醒期 多不明显,病情进行性加重,因ICP 增高 而出现脑疝。出血源来自脑表面挫伤的皮 层血管(复合型—预后差)或桥静脉(单纯 型—预后好)。
部位: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可跨越颅缝; 急性(3d以内):新月形,广泛均匀高密度; 亚急性(4d—21d):新月形,高、混杂或等密度; 慢性(3w以上):梭形,高、混杂、等或低密度。
脑膜膨出
胼胝体发育不良
先天性遗传或其他因素造成胼胝体损伤、 发育不良,常伴有脂肪瘤或其他畸形。
影像学表现: 1、侧脑室体部间距宽大,两侧脑室平
行分离; 2、侧脑室枕角不对称性扩大; 3、三脑室轻度扩大、上移; 4、可合并脂肪瘤。
胼胝体发育不良合并脂肪瘤
胼胝体发育不良合并脂肪瘤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
颅缝分离——儿童患者颅内压增加的 重要表现。
颅骨变薄、脑回压迹增多及加深—— 颅骨受压吸收的表现。
颅压增高时颅缝增宽
小头畸形脑回压迹
CT表现
密度异常:高、低、等、混
脑室/沟/池改变:位置、形态、 大小
MR表现——信号异常
T1WI高信号:含脂肪肿瘤、亚急性出血、黑 色素瘤;
T1WI低信号:大多数脑内原发肿瘤、转移瘤、 梗死灶、软化灶、脱髓鞘病变、水肿、脑脓肿、 表皮样囊肿、完全性钙化、成熟的纤维组织;
脑灰质移位
透明隔缺如合并灰质移位
先天性导水管狭窄
炎症后狭窄 隔膜形成 导水管下端形成角质隔
影像学表现:侧脑室和三脑室扩 大,第四脑室正常或略小。
先天性导水管狭窄
先天性导水管狭窄
蛛网膜囊肿
先天性:居多,胚胎蛛网膜发育成两层, 脑脊液进入其中,与蛛网膜下腔无交通;
继发性:因外伤、炎症等引起蛛网膜广泛 粘连,使局部蛛网膜下腔异常扩大,可与 蛛网膜下腔交通或封闭。
颅内压增加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颅骨为一坚硬外壳,容量有限。某些颅内 疾病,例如脑瘤或脑积水,使颅内容物增 多,则压力增高,进而引起一系列颅骨的 改变。
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 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 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容积变小
蝶鞍改变——成年患者颅内压增加的 重要表现:鞍背和鞍底骨质吸收、密 度减低和轮廓模糊。与鞍内病变致蝶 鞍增大:前后径及深径都增加不同。
诊断:平片不易明确,CT结合临床表现。
颅前窝骨折(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 : 筛骨、额骨水平部;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 征); 鼻出血/CSF鼻漏; I~II神经损伤。
颅中窝骨折(fracture of middle fossa) : 蝶骨、颞骨岩部,颞肌肿胀,CSF鼻漏/耳漏 , Ⅲ~Ⅷ神经损伤。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放射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重点为断层影像)。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成颅内感染,并易造成相应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需注意颅骨骨折不一定合并脑损伤;没有颅骨骨 折也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
诊断:X线平片、CT; 注意:是否横跨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提供
颅内血肿的判定、定侧、定位等。
线形骨折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Ⅲ型:除Ⅱ型表现外,第四脑室也疝入 椎管,并见颅底凹陷、颈椎畸形、脑膜 脑膨出;
Ⅳ型:罕见,常伴小脑发育不全。
Chiari畸形
Chiari畸形
脑神经元移行畸形
正常脑发育包括神经管形成、原始细胞 的分化增殖、神经元移行和髓鞘形成等 阶段;移行期的任何纤维损伤都可导致 以皮质发育为特征的一系列畸形:
蛛网膜囊肿影像学表现
脑外边界清楚、光滑的囊肿; 脑脊液密度/信号,无强化; 局部颅骨吸收、变薄和膨隆; 脑组织受压和中线移位。
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
第五节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颅骨骨折 颅内血肿 脑内损伤
颅脑损伤分类
按组织层次: 头皮损伤
按形态分:线性骨折(linear fracture )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
颅骨骨折常并发脑、脑膜、颅内血管神经的损伤:
颞骨骨折易并发硬膜外血肿; 枕骨骨折多并发额颞叶对冲性脑挫伤; 气窦处骨折易并发颅内积气; 颅底部骨折易撕破脑膜导致CSF耳漏、鼻漏而造
X线表现
病理性钙化 1.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
甲减、钙代谢紊乱 2.肿瘤性 3.寄生虫性 4.血管性疾病 5.出血后、炎性钙化
生理性钙化移位
X线表现——血管造影异常
1 .血管移位; 2 .病理血管及肿瘤的血循环——根据肿瘤血管
的形态、分布范围、循环速度和动脉的来源等, 可以判断肿瘤的性质; 3.血管不充盈:压迫、血栓形成、栓塞等; 4.血管增多: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侧枝循环; 5.血管增粗:动静脉畸形、动脉瘤、颈内动脉海 绵窦瘘、肿瘤血管; 6.血管变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管炎。
颅后窝骨折(fracture of posterior fossa) : 岩骨及枕骨基底部,乳突和枕下部皮下淤血 (Battle征),IX~Ⅻ 神经损伤。
颅内血肿 (Intracranial Hematoma)
急性颅脑损伤中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占颅脑 损伤的10%,占重型脑伤中的40~50%。在 脑外伤而死亡的病历中,50%是由于颅内血肿 而致。
青年女性,四肢力弱、行走不稳。MRI和CT三
维重建示枕颈畸形,包括寰枕融合、寰椎发育 不全、C2-3分节不全、寰枢椎脱位、小脑扁 桃体下疝及颅底凹陷、扁平颅底。
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
发病机制: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 影像学表现:颅骨缺损 脑膜膨出:硬膜、蛛网膜、脑脊液 脑膜脑膨出:外加脑组织 脑发育不良。
后脑(指脑桥、延髓、小脑)的发 育异常,小脑扁桃体及小脑蚓部疝 入颈椎管内,脑桥、延髓扭曲延长, 部分延髓亦下移,常合并颅底、枕 大孔区畸形及脊膜脊髓膨出。
分型和影像学表现(MR最优)
Ⅰ型:小脑扁桃体下移,超过枕骨大孔 连线5mm,常并发脊髓空洞症;
Ⅱ型:通常称Arnold-Chiari畸形,最多 见,小脑扁桃体疝入颈椎椎管,有颅骨、 硬膜、脑实质、脑池变化;
颅底骨折 粉碎性
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