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疾病
普遍易感,非持续免疫力,无交叉保护(易反复感染)
普遍易感,持久免疫力,不持久交叉免疫
普遍易感,非保护抗体(可重复感染)
4流行特征
夏秋,
学龄前儿童&青年
夏秋(7-10),
沿海地区
夏秋(7-10),
散发
冬春,
5岁以下(6月-2岁)
热带、亚热带、温带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侵入回肠结合淋巴结,2次菌血症
小肠粘膜上皮刷狀缘
4恢复期:口周疱疹
暴发(休克、脑膜脑炎、混合)型
轻型
慢性型
无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黏液血便<10次/天
并发症
1肠出血
2肠穿孔(worst)
3中毒性肝炎
4中毒性心肌炎
5支气管肺炎
6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1急性肾衰
2急性肺水肿
1菌血症
2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3关节炎
后遗症:耳聋、失语、瘫痪
1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
2病原学检查
1血培养(1-2w)
2骨髓培养(最敏感)
3粪便培养(3-4w)
4尿培养(3-4w)
5十二指肠引流液培养(很少用)
1粪便涂片
2动力试验、制动试验
3增菌培养
4核酸检测
1粪便细菌培养
2特异性核酸检测
1瘀点组织液/CSF涂片
2细菌培养
trophozoite & cyst in stool
3免疫学检查
霍乱肠毒素
吸收减少,分泌增多
结肠黏膜上皮固有层
内外毒素
鼻咽部入侵
内毒素
循环障碍、休克、MOF
病理解剖
伤寒细胞、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肠壁溃疡
水电紊乱
代酸
急性:肠粘膜炎症、坏死、溃疡
慢性:疤痕、息肉
血管炎症、充血出血外渗
临床表现
潜伏期
7-14d(3-60)
1-3d(数h-7)
1-4d(数h-7)
2-3d(1-10)
饮水消毒、食品管理、卫生设施
饮食卫生
环境卫生,避免集会,戴口罩
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
疫苗
无疫苗
疫苗
药物预防
2携带者调离饮食业、治疗
3接触者医学观察15d
1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6d,并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2接触者检疫5d
3疫源检索,建全肠道门诊
1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2接触者观察7d
1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d(不少于7d)
2接触者密切观察7d
检查和治疗餐饮业者
2切断传播途径
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管理、灭蝇、避生食生水
2硬脑膜下积液
3瘫痪、癫痫、精神障碍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WBC-,中性粒↓,嗜酸性粒eosinophil↓或消失
血:RBC↑、WBC↑、BUN↑、Ccr↑、HCO3-↓
尿:少R、W
粪便:黏液、RBC、WBC
血:中性粒↑、贫血(慢性)
粪便:WBC、脓细胞、RBC
血:WBC↑、中性粒↑
CSF:浑浊米汤样,压力↑,WBC↑,糖及氯化物↓,蛋白↑
2病原治疗
1喹诺酮类(经验首选)Quinolone
2三代头孢菌素(儿童孕妇首选)
3氯霉素(新生儿、孕妇、肝功差者忌,骨髓抑制)
4氨苄西林
5复方磺胺甲恶唑
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
1喹诺酮类(首选)
2其它:匹美西林、头孢曲松、阿奇霉素
3黄连素
1青霉素
2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
3氯霉素chloromycetin
细菌感染性疾病
伤寒
霍乱
细菌性痢疾
流脑
肠阿米巴
病原菌
Salmonella typhi
Vibrio cholera
O1、O139
Shigella dysentery
内毒素、外毒素
Neisseria meningitides
Entamoeba histolytica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病人&带菌者
4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s
甲硝唑metronidazole、替硝唑tinidazole,
二氯尼特diloxanide furoate,antibiotic
3对症治疗
降温:冰敷
便秘:灌肠
腹胀:少产气食
腹泻:低糖低脂
激素
升压、镇静、强心、利尿
补液、降温
降温
预防
1控制感染源
1患者隔离至T正常后15d
3周
1初期(1w):发热畏寒疲倦乏力
2极期(2-3w):持续发热、玫瑰疹、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多便秘,少腹泻)、肝脾大
3缓解期(4w):症状减轻,病理仍处于溃疡期
4恢复期(5w)
再燃、复发
1吐泻期:
无发热,
腹泻(无里急后重、无腹痛、米泔水样,量多次频>10),
呕吐:腹泻后,喷射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idal test(2w起,4-5w)
抗菌抗体、抗肠毒素抗体
抗原检测
抗阿米巴滋养体抗体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疫情、接种、伤寒史,伤寒接触史、夏秋季
地区、季节
不洁食物史、与慢性腹泻病人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发热>1w,全身中毒症状,胃肠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并发肠穿孔/出血
腹泻+粪便培养菌阳
3实验室检查
血和骨髓培养确诊,肥达试验辅诊(O1:80或升4倍,H1:160)
鉴别诊断
1病毒性上感
2细菌性痢疾
3疟疾
4G-杆菌败血症
5血行播散性结核
1其他弧菌感染
2急性细菌性胃肠炎
3急性细菌性痢疾
1急性阿米巴痢疾
2其它细菌性肠道感染
3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4急性肠套叠、急性坏死出血性小肠炎
1其它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带菌者&病人
带菌者&病人(隐性感染率高)
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2传播途径
粪口、密切接触
污染的水和食物
粪口、密切接触
污染的水和食物
粪口、密切接触
污染的水和食物
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
飞沫
粪口
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稳固免疫力,无交叉免疫(二次发病少)
普遍易感,非持续免疫,无交叉免疫(可再次感染)
2脱水期:脱水、肌肉痉挛、低血钾、尿毒症、酸中毒、循环衰竭
3恢复期或反应期:反应性低热
1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厌食
2痢疾三联征:便次多(>10)量少的黏液脓血便、痉挛性腹痛、里急后重tenesmus
普通型
1前驱期:上感
2败血症期:高热寒颤,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皮肤黏膜瘀点
3脑膜脑炎期: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谵妄、抽搐、意障
2结核性脑膜炎
1细菌性痢疾
2细菌性食物中毒;3血吸虫病;4肠结核;5直结肠癌;6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1一般治疗
消毒隔离、休息、护理、饮食
补液:早、速、足,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静脉/口服
消化道隔离、流食、卧床
就地住院、隔离、护理、补液
卧床休息,易消化食物,补液,纠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