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月考试卷

高二月考试卷

高二文科政治月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表格内。

每题2分,共60分)1.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A.哲学在世界之内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学习哲学可使人更聪明2.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于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4.2008年10月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A.它是科学理论B.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C.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它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之上的哲学6.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又贯穿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革命立场、观点、方法的是A.群众路线B.以人为本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7.“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D.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8.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列宁的意思是说A.意识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B.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C.不同的意识其反作用是不同D.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9.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10.报载,奥运期间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能准确掌握“老天爷”的脾气,其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实时气象预报。

这主要体现了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11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演练人工消雨作业。

这说明A.人们能够能动地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B.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12.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李载仁大怒,叫人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从哲学角度看李载仁的行为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C.说明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13.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

这说明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4.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5.2008年9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离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

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试验到舱外行走的过程。

这有力表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历史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性1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17.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

“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

“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B.量变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D.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18. 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

”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涵的哲理是A.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C.个人只有融人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D.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19. 《中“头彩”》这幅漫画讽刺某些人A.否认联系的普遍性B.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混淆了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20.“和谐世界”新理念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这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

这表明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②事物的联系是不能改变的③规律是客观的、不变的④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21.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质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22.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23.“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4.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

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25.“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

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6.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

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27.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战略任务。

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是①想问题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矛盾即对立统一④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8.“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属于A. 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辩证法29.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

”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30.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最终决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二、简析题(40分)31、材料一 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材料二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纵观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回答问题:(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8分)(2)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

(8分)32、.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实践基础上的推进理论创新。

(8分)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某校高二(2)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该班同学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