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洛書、河圖、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一、前言河圖、洛書在易史上,爭議甚大。
有者爭論劉牧所傳河洛之真偽,有者爭論河洛之稱謂,有者爭論河洛出世之年代,有者甚至認為河洛本身是虛妄而不可信的。
實際上,河洛在揭示易理方面,有其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
河洛之爭,實無損河洛於易學之重要地位。
至於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前人多謂伏羲八卦屬先天而文王八卦屬後天,後人亦有不贊同此說者。
這問題應當如何看待?論及河圖、洛書、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四者之間的內在聯係,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前人多謂河圖為體為先天,洛書為用為後天,故河圖與伏羲八卦相合,洛書與文王八卦相合。
亦有學者將洛書與伏羲八卦相合,河圖與文王八卦相合。
這兩種方式,究竟孰是孰非?在探究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時,少有人能以嚴密的理象數,作為研究的基礎。
這樣得出來的結論,不一定可信,不一定可靠。
因為易學是理象數一體的,象中有數,數中有象,而理寓於其間,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結合,才能準確深刻的理解河洛八卦。
本文的目的,旨在以理象數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剖析河洛八卦的先後天意涵,並探究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進而提出這樣的觀點:(1)洛書與伏羲八卦,表述的是先天之理。
洛書乃伏羲八卦之圖書,伏羲八卦乃洛書之卦象。
(2)河圖與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後天之理。
河圖乃文王八卦之圖書,文王八卦乃河圖之卦象。
二、先天與後天之概念先天與後天,是蘊含在河洛八卦的最基本信息,在探究河洛八卦的內在聯係之前,必須先對此有明確的概念。
先天者,陰陽未分,形質未成;後天者,二氣交互,品物流行。
《易經證釋》:“先天不變,後天重在變;先天不用,後天重在用。
由道言之,先天為主,後天為從;由人事言之,皆在後天,一至先天,無所為矣!故周易之用,為人道也,因時之宜,立道之極,而原始要終之事也。
先天之易常靜,後天之易常動,而靜中有動,故先天必生後天;動中有靜,故後天不離先天。
二者異途同歸,知其一則通其二。
斯文王之聖智,乃能盡其變化,而建立周易之極,以全易之用也。
”(《易經證釋》上經第一冊,全易大旨及習易要例,宣聖講義,頁四四至四五)先天與後天,一為體而一為用。
所謂體用,譬如河江海冰霜雨霧露雲,皆水所化,水為體而河海諸物皆為用,無體用難成,無用體不現,體用渾然一體,非可截然分開。
而天地萬物,森羅萬象,均先天之氣所化現。
《莊子.知北遊》:“通天下一氣耳。
”《論衡.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 《黃帝內經。
素問。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鬼臾區引《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周易.乾卦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所謂“一氣”、“元氣”、“太虛”、“乾元”,同具肇基化元之義,均為先天之氣之別名。
乾乃諸卦之根,乾生坤,乾坤交互生六子,合而為八卦,八卦化而為六十四卦,諸象成矣!故知古哲元氣論,實有易卦為本,並非虛妄之言。
乾乃純陽之卦,故先天之氣,亦名純陽之氣。
道家典籍載之甚詳──《雲笈七籤。
元始天王記》:“道本無名,亦無物耳!當鴻鴻濛濛之世。
無所謂天,亦無所謂地,一囫圇炁胞耳。
及氣生於炁,陰生於陽,兩儀始判,盤古生矣!太極成矣!萬象乃垂!於是乎有天地,有萬物……”《修道辦難後編參證》:“真一祖炁,歷萬劫而不壞,超群類而獨尊,生死不拘,有無不立,為後天精氣神之本,為先天精氣神之主宰,乃至陽之物,天上之寶。
”《體真山人教外別傳》:“一點真陽,生於天地之先,長於萬物之前……”先天純陽一氣,其數為一;後天陰陽二氣,其數為二。
O者,環互無端,先天陰陽未分之象也;一者,左右兩端,後天陰陽分化之象也。
故換個角度來看,O為先天,一為後天。
角度不同,數的表達方式就不同。
三、洛書、河圖之數位排列三之一、洛書之數位排列洛書之數,自一至九,佈列九宮。
五為中數居於中宮。
一三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位居四正,一在北方,三在東方,九在南方,七在西方;二四六八為偶數為陰數,位居四隅,八在東北,四在東南,二在西南,六在西北。
《黃帝九宮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兌御得失。
”九數相合共四十五。
洛書每行、每列與兩對角線上之三數相加皆十五。
朱熹謂“分合進退,縱橫逆順,無往而不相值焉。
”三之二、河圖之數位排列河圖之數,自一至十,佈列五方。
一三五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亦稱“天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為陰數,亦稱“地數”。
《周易.繫辭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一六居北,三八居東,二七居南,四九居西,五十居中。
《太玄經》:“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五與五相守而居乎中。
”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
生數為陰,成數為陽,陰生陽成,生成互根。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生數居內而成數居外。
河圖五行流行相生之序為: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一六水,一六水生三八木。
河圖五行對待相克之序為: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十土,五十土克一六水。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間,五為根數,相減均見五。
四、洛書、河圖的天文學依據關於洛書、河圖之由來,眾說不一。
《尚書》記載:“河出龍圖,洛出龜書,赤文綠字,以授軒轅。
”漢孔安國則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
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據朱震《漢上易傳》所載,第一個把河圖洛書圖式公諸世的是北宋的劉牧。
朱震謂河洛的傳承,乃“劉牧傳於范諤昌,諤昌傳於許堅,堅傳於李溉,溉傳於種放,放傳於希夷。
”陳摶(希夷)從哪裡傳來沒有再往下講。
依據太極圖的傳承,大概要上推到魏伯陽,再上推到河上公。
黃宗炎《圖學辨惑》:“太極圖者,始於河上公,傳自陳圖南。
”漢前雖有關於河洛之論述,但歷來有說無圖,宋人突然把圖公諸於世,這圖究竟是前人所傳,或是宋人所創,引發了許多爭論。
從宋朝歐陽修開始,人們對河圖洛書的真偽問題就提出質疑,以後愈演愈烈。
起初還爭論劉牧所傳河圖洛書的真偽,後來就發展到連河圖洛書本身也成為‘虛妄’而‘不足信’了。
尤其是清朝的胡渭,他在《易圖明辨》裡,大有把河圖洛書辨沒有了才肯罷休的氣勢。
對此,馬恆君在《周易正宗》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古人既然認為它是大寶,當然也就不會輕易示人,珍藏必秘,也就只能在少數人中秘密傳承。
朝代的變革、戰爭的頻仍、年代的久遠,都可能使它流落在野,宋朝才公布出來也是合乎情理之事,至於原物那就更難找到了。
依據發展的線索,似乎先流落到道家手裡(老子本人就做過柱下史),在道家學派中秘而不宣多年,然後才露出端倪。
”(以上均節選自馬恆君《周易正宗》一書)在缺乏可靠考古實物的情況下,本文不擬推究河圖洛書的真實起源,也無意加入河洛真偽的論辨,而是在今本河洛實具備客觀依據的基礎上,直接探究其義理內涵及其與伏羲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
鄒學熹在《易學精要》一書中指出:“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45數演星斗之象。
洛書的實際天象,可參看古代遺傳下來的《洛書九星圖》。
《洛書九星圖》是據北斗斗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志,便於斗柄在天上辨方定位。
從圖中發現九星的方位和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中宮五星稱‘五帝座’乃北極帝星之座,為五行之首,居中央而臨御四方;‘五帝座’下方為‘北極’一星,恆居北方,以此定位;北極對宮南方是‘天紀’九星;正東方是‘河北’三星;正西面是‘七公’七星;‘天紀’之左是‘四輔’四星;‘天紀’之右是‘虎賁’二星;北極之左是‘華蓋’八星;‘北極’之右是‘天廚’六星。
“洛書九宮之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
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
醫家以土居中央而布四旁,各寄旺十八日;術數家以中宮為虛數,作零,乃觀測和計算四時八節之基點。
洛書數字的多寡,標志著氣候寒溫的變化,晝夜辰昏光熱的強弱。
”“河圖乃據五星出沒而畫成,以55數演五星之象。
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五星運行,以二十八宿為區劃,由於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故用以紀日。
五星運行各有出沒時節,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 天,五星運行合周天360度。
木、火、土三星軌道大而在外,恰合乾策216之數;金、水二星軌道小而在內,恰合坤策144之數。
因五星定時出沒有如下規律,故構成了河圖的上述圖式:“水星於每天一時(子時)和六時(巳時)出現於北方;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會水星於北方;每年十一月、六月,黃昏時見於北方,故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火星於每天二时(丑時)和七时(午時)出現於南方;每月二、七,日月會火星於南方;每年二月、七月,黃昏時見於南方。
故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木星於每天三時(寅時)和八時(未時)出現於東方;每月三、八,日月會木星於東方;每年三月、八月,黃昏時見於東方。
故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金星每天四時(卯時)和九時(申時)出現於西方;每月四、九,日月會金星於西方;每年四月、九月,黃昏時見於西方。
故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土星每天五時(辰時)和十時(酉時)出現於中央;每月五、十,日月會土星於中央;每年五月、十月,黃昏時見於天中。
故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鄒先生認為,五行的概念亦是由此而來。
河洛是否源於古人的天象觀測,自然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但有一點卻是可以充份肯定的,那就是河圖洛書並非隨意繪製,而是有天文學作依據,這就為河洛所載的信息,具備科學性與客觀性,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憑據。
五、推演洛書、河圖與伏羲八卦《易經.繫辭傳》:“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後人據此認為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皆聖人本河洛而作。
江永在《河洛精蘊》中,就嚐試據河洛推演八卦。
這樣的看法是否正確,姑且存而不論。
但是研究河洛八卦的結構、推演河洛八卦、探索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卻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河洛數位佈列以及八卦卦象排列之奧妙,以及寓含其中之義理內涵,故實有必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究其精深,宏其體用,擇善揚粕,拾遺補闕,進一步將之完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