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供学习与交流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选择题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A.天然气B.水能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2.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A.煤炭消耗量下降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D.曲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
完成3~4题。
3.有效灌溉面积、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曲线分别对应()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4.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起始于()A.1950年B.1965年C.1975年D.1988年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地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完成5~6题。
5.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6.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下图为1995年以来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1995~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B.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C.2006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2001年低D.从2008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8.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2016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9~11题。
9.此次地质灾害是()A.洪水B.地震C.泥石流D.暴雨10.四川此次发生灾害的相关因素不包括()A.暴雨B.植被破坏C.山高谷深D.火山喷发11.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预警、预报B.抢修道路C.植树造林D.修护坡工程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只供学习与交流A .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 .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C .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 .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13.造成H 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降水强度大 B .冰川消融快 C .湖泊面积广 D .植被覆盖好(2016·南京一模)页岩油气是指以页岩层系(沉积岩)中所含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页岩油气的开发正成为搅动世界市场的力量。
完成14-15题。
14.近年来,美国对页岩油气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开发成本不断降低,这主要得益于( )A .政治因素B .市场因素C .技术因素D .环境因素 15.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说明了自然资源( ) A .数量的有限性 B .分布的规律性 C .潜力的无限性 D .资源的联系性(2016·广东联考)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
据此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 ) A .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B .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C .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D .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17.各国为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有()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②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读“亚、欧、非局部地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开发规划空间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①②③的能源类型分别是( )A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B .风能、地热能、太阳能C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D .地热能、太阳能、风能19.影响欧、非两洲新能源输送线路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市场 C .资源 D .技术右图示意的是某国在三角洲地区修筑了一系列设有水闸的堤坝。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该地设有闸门的堤坝,其闸门打开或关闭依具体情况而定,当闸门全部关闭时最可能A .农田急需灌溉B .风暴潮来临C .水道淤沙严重D .河流丰水期 21.据提供信息可确定该地区的盛行风,与其相符的概述是( )A .终年多偏西风B .春秋多偏东风C .夏季多偏南风D .冬季多偏北风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22.在图所示的区域中,a -b 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 .山体坡度大 B .地表崎岖不平 C .河水流速快 D .泥沙淤积严重只供学习与交流4月14日20时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回答23-24题。
23.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4.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B .围海造田C .修筑沿海堤坝D .建防护林 二、综合题25. 阅读辽河流域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辽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大兴安岭余脉),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全长1 345千米,注入渤海,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辽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1)辽河流域是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之一。
试分析其缺水严重的原因。
(2)简述解决辽河流域缺水问题的主要措施。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1B 2C 3.B 4.D 5.D 6.D 7.D8B 9.C10.D11.B 12.B13.A 14.-15.C C本题组考查了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第1题,页岩油气开发成本不断降低,应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故选C选项。
第2题,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潜力是无限性的。
故选C选项。
16.-17.D C本题组考查了亚洲水足迹的分布特点及降低工业产生灰水足迹比重的措施。
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外围黑色表示蓝水足迹,内部白色表示灰水足迹,内圆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日本。
故选D选项。
第4题,灰水足迹比重越大,说明工业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水污染越重,因此要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从而减少水污染,①④对。
而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只能加大蓝水足迹数量,未必减轻水污染。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而对水污染处理效率没有影响,②③错。
故选C选项。
18.-19.C B本题组考查了能源的类型、分布及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
第5题,据图可知,①能源集中分布在北非的沙漠地区,应为太阳能;该区域常年或季节性受盛行西风影响,而②能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应为风能资源;③能源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周围,这里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应为地热能资源。
故选C选项。
第6题,该地区新能源输送线路主要分布在城镇和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带,因此其分布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
故选B项。
20.-21.B A本题组考查了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第7题,由图中城市鹿特丹可知,该地所在的国家为荷兰。
当地地势低平,许多地方海拔低于海平面,因此需要在河流上建闸,以防止海水倒灌。
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一般不需灌溉。
风暴潮来临时,海水位高于河水位,会产生海水倒灌现象,因此需要关闸限位。
河道淤沙严重时,需要调水调沙,关闸会使河水流速降低,效果适得其反。
河流丰水期关闸,会使河水溢出河道,产生水灾。
故选B选项。
第8题,据图中出现的经线(5°E)和纬线(52°N),可知当地为欧洲西部沿海,终年受西风控制,而北半球盛行西风的具体风向为西南风。
故选A选项。
22.A分析图a—b路段的等高线分布可知,在图中桥梁西侧公路的北侧等高线太密集,说明该区域的山体坡度大,因此这个路段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3.-24.B C第10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判断,甲、丙、丁三地均受离岸风影响,因此风暴潮影响较小,乙地吹东南风,为向岸风,加剧了风暴潮的危害,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故B项正确。
第11题,渤海沿岸风暴潮主要是由温带气旋引起的一种持续时间长、缓慢涨水现象,完善预警系统能提前预防风暴潮,减轻风暴潮带来的危害,但对于有效抵御风暴潮作用相对较小;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挡风暴潮;建防护林可以有效预防海风和海浪侵袭,对于缓慢涨水的温带风暴潮作用较小,故选C项。
14(1)自然因素:雨季短,降水集中;区域内植被差,涵养水源能力弱;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人为因素: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人口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等。
(2)加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北水南调”,进行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水耗产业;防治水源污染;实行海水淡化;提高人们节水意识等。
15(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只供学习与交流只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