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2016-2017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2016-2017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淮阴中学开明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一(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清江浦景区位于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地段。

奔流不息的河水,苍劲古朴的树木,古雅骏秀的楼阁,无不诉说着运河之景的魅力。

诗人的咏叹,市井的民谣,戏台的水袖,无不章显着运河文化的厚重。

这里集淮安地方文化特色和古运河水景于一体,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处,令人(流连忘返彷徨四顾)。

①给文段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1分)苍劲()②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改为______ 改为③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分)正确答案:①jìng②骏俊章彰③流连忘返(每空1分)2.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4分)2016年10月19日,①西游记主题雕塑揭幕仪式隆重在淮安市西游记文化广场上举行。

②该雕塑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吴承恩像;第二部分是一本翻开的《西游记》著作;第三部分是“美猴王”像。

③整座雕塑气势恢宏,已然成为淮安文化建设中无足轻重的一笔,吸引着无数市民驻足观看。

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2分)第②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1分)第③处词语使用不恰当,修改意见:(1分)正确答案:①将“隆重”调至“举行”前(2分);②将“,”改为“:”(1分);③将“无足轻重”改为“举足轻重”(或浓墨重彩、意义深远等)(1分)。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6分)武松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么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武松踅住道:“我要净手则个。

”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里去。

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咚地也踢下水里去。

那两个提朴刀的汉子望桥下便走。

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扯开封皮,将来撇在水里,赶将下桥来。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回)①联系相关情节,说一说武松为何大闹飞云浦。

(3分)②选文中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正确答案:⑴蒋门神夺了施恩的快活林,武松为助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1分),张都督假意宴请武松,实则陷害他偷盗财物(1分),武松被发配,蒋门神派人截杀武松(1分),武松识破后大闹飞云浦。

⑵机智(1分):武松知有诈,却不动声色,假意询问,使其放松警惕;勇敢(1分):武松知两人心怀歹意却毫不畏惧,并杀几人。

(结合选文内容1分)4.名句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⑧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批阅⑦题。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②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③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④,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⑤,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⑥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中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发现新生事物萌芽的句子是:,。

选答题:⑦君问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⑧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正确答案:①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春风不度玉门关③宵眠抱玉鞍④绿杨烟外晓寒轻⑤天时不如地利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⑦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⑦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每空1分)二(66分)(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5—6题。

(6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本词上阕所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6.结合全词,说一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蕴含哪些丰富的感情?(4分)正确答案:【小题1】凄清(1分)、冷寂(1分)。

【小题2】亡国之痛(2分);失去自由的孤寂(1分);对命运不定的哀叹(1分)。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下金精洞复西行,石山中小者如屋,大者皆隐天,如铸精鏐⑴,如地不能负⑵,浑浑沄沄⑶,首衔尾逮⑷,肩岐腋附⑸,盖三百步所⑹。

而北折得平畴⑺数百亩。

复折而东五百步所,出翠微峰之北,石山横蔽之,其奇如金精洞之西。

复三百步所,至果盒山,石矗⑻起数十丈,如冰相附,自南而西而北,磴⑼而上焉。

宁都之山界闽粤,逶迤不可尽,而城西数十里皆石山,益奇古骇心目如此。

余尝行太行、泰山、衡山,多磅礴蕴畜⑽,如圣贤豪杰举事⑾,不与人以一端窥测。

若兹山者,其侠徒、隐士之流欤?是亦可观矣。

【注释】⑴精鏐(liú):纯美的黄金。

鏐:成色好的金子。

⑵负:背,驮,担荷。

⑶浑浑沄沄(yún):形容大海的波浪,一浪推一浪的样子。

⑷首衔尾逮:意为纵向看山石,前后相接连。

⑸肩岐腋附:意为横向看山石,呈依附并列形状。

⑹所:表示大概的数目。

⑺畴:耕地。

⑻矗:直立,高耸。

⑼磴(dèng):石阶。

这里作动词,踩着石阶。

⑽畜:储备,积聚。

⑾举事:行事,办事。

(恽敬《游翠微峰记(二)》节选)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其奇如金精洞之西8.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4分)①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③石山横蔽之④益奇古骇心目如此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而北折得平畴数百亩。

10.【甲】文中作者为何会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4分)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4分)正确答案:【小题1】其奇/如金精洞之西(2分)【小题2】⑴奔马⑵同“啭”,这里指蝉鸣⑶遮盖⑷使……害怕(每空1分)【小题3】⑴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⑵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⑶然后向北拐弯看见数百亩的平坦的耕地。

(每句2分)【小题4】富春江的山水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让人倍感自然的自由奔放,无拘无束(2分)。

个人的欲念、世俗的繁务荡然无存,拥有陶醉自然的情怀(2分)。

(意对即可)【小题5】表现手法:化静为动(2分)。

【甲】文写出了富春江山的生机和活力(1分),【乙】文写出了翠微山的连绵不绝、起伏变化(1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18分)挣扎出来的美味茆楠⑴挣扎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充满了感情色彩,永远令人费解。

而挣扎作为一种生物学现象,是生命最基本的一些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大多数动物在摆脱生活的困境时,主要都依赖于单一的工具:肌肉。

它们通过运动躲避捕食者、攻击猎物、寻觅食物。

肌肉经过运动,颜色会变深,并且会变得更加强壮有力。

它们储备大量的铁元素,确保氧气和胶原蛋白的供给,从而为频繁活动所造成的磨损提供结构上的支持。

普通的鸡胸脯肉都松软、发白,同时水分很多,而鸭脯则强壮有力、有腥味、肉质发红,这明显反映出:鸡是不会飞的。

⑶除了肌肉,脂肪也是神奇的晴雨表。

脂肪可以反映出动物一生经历的丰富程度。

与一生都在自由觅食的动物相比,在饲养场喂养、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动物通常会积累更多的脂肪。

研究表明,那些“运动健将们”尽管体内脂肪少,味道竟然更为可口。

那些需要觅食、吃草、捕食来过活的动物,它们的肉散发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和香气,而每天喂以粥状饲料,过着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动物,其肉味往往不可与前者相提并论。

⑷活得幸福的动物,肉质会好得让人难以置信。

但即便是世上最幸福动物的肉,要与植物细胞内生成和积累的各种鲜味、芳香以及有色化合物竞争,有时也会败下阵来。

这是因为,动物拥有利用暴力过活的本钱,而植物仍然需要应对生命中的种种现实——吃、喝、交配、自卫和说闲话——它们不能通过动鳃、动爪、动嘴或者动脑完成这些。

植物即便使出全身解数也无法动弹,因此它们基本都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被迫依赖“化学烟雾信号”与外界进行沟通。

那些信号通常风味鲜美,且种类繁多。

⑸如果要加深植物的气味,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造成威胁。

我们喜欢的植物类食物会散发很多香味,其实这是它们想致我们于死地或是警告我们滚得远些的信号。

⑹另外一种增加植物类食物风味的方法,是让其供水发生混乱。

农作物需要水才能存活,但那些被迫节约用水的植物,会生成浓缩的“味道炸弹”。

旱地的番茄和水分更少的葡萄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每亩产量较浇水充足的作物要低,但最终味道却不可同日而语。

⑺与大多数事物一样,如果“挣扎过度”,则挣扎出的味道不免会受制于边际效益的递减规律。

生物体在挣扎中求生存的同时,也需要时间治愈方可“修得正果”。

刚刚经历分娩、长途跋涉或从其它苦苦挣扎中缓过神来的动物,体内已经耗尽了原本可使其肉质鲜美多汁的糖类、核苷酸和脂肪。

如果没有及时将耗尽的这些营养物质补回来,其肉味也会大打折扣。

⑻同理,已经花谢、结果的蔬菜,或者开始形成孢子的菌类,由于它们调用了全部资源完成延续下一代的任务,其口感也会下降。

⑼尽管“挣扎”出的口感丰富而强烈,但终究不是所有人的菜。

也有很多人更喜欢口味清淡、口感柔和、易于烹饪的食物。

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请务必记住:口味不会在挣扎中消亡,而是在历尽艰辛之后变得愈加浓郁醇厚。

(选自2016年9月5日《北京科技报》,有删改)12.阅读⑵-⑹段,说说动植物是如何挣扎出美味的。

(4分)13.联系上下文,品味第⑶段加下划线词语“竟然”的表达效果。

(5分)14.请简要分析第⑹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5分)15.联系全文,说一说你对文章第⑼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正确答案:【小题1】动物通过运动使肉更可口;植物为了应对生命中的种种现实,散发风味鲜美的“化学烟雾信号”;植物面对威胁,散发出很多的香味;植物供水发生混乱时,会生成浓缩的“味道炸弹”。

(每点1分)【小题2】“竟然”是出人意料的意思(1分),指研究表明那些“运动健将们”尽管体内脂肪少,味道却出人意料地更为可口(2分),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1分),“竟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分)。

【小题3】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1分)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鲜明突出(1分)地说明了番茄和葡萄水分少,味道却更好(1分),及供水发生混乱时植物的风味会增加(1分);从而说明生物体通过挣扎产生出美味(1分)。

【小题4】动植物的味道不会在挣扎中消失,反而会更加丰富、鲜美(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