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课_阿拉伯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鼎盛,经济繁荣,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10世纪后,阿拉伯帝国 趋于衰落。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 亡。
1258年,成吉思汗的 孙子拔都率领蒙古铁 骑踏平了巴格达,阿 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
( 建穆 立罕 政默 教德 合出 一走 的麦 国地 家 )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三洲五 海之地 热带沙 漠气候
经商为生 炎热干旱
商路受阻
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地
游牧 生活
生存 环境 非常 恶劣
各个阶层的人渴望建 立统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的创建
各部落之间争夺 水源和牧场,相 互仇杀社会矛盾 十分激烈
伊斯兰教的创立
穆罕默德 创始人: 时 间: 610年,即七世纪 地 点: 麦加 信奉真主: 安拉—宇宙中唯一 的神 教 徒: 穆斯林 经 典: 《古兰经》 教 义: 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
阿拉伯人 的窗户
阿拉伯人发明
的机械
医学
阿 拉 伯 帝 国 的 医 学 解 剖 图
医学家: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 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
建筑
印度泰姬陵 开罗清真寺
世界各国清真寺
巴基斯坦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特点:
主体建筑多为宏伟 的圆顶,周围环绕拱 形回廊与高耸的尖塔。 内部装饰华丽精巧。
请结合年代尺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半 岛 基 本 统 一
阿拉伯文化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 兰教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 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璀璨的阿拉伯文化!
翻译、传播古代著作
阿拉伯人收集了大量古希腊、罗 马、印度等国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 文,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果不 是阿拉伯人的努力,许多有价值的古 代著作可能早已消亡。
22
文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天方夜谭》是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它 由各民族(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汇集 整理而成,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 的多姿多彩的画面。其中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与《阿拉丁神灯》最为著名。
本课小结
阿拉伯帝 国
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你知道这是哪 黄沙漫漫,绿洲点点,传来 声声驼铃; 三面环海,石油滚滚,无奈战火硝烟。 个地区吗?
地理位置
地形 西高东低, 沙漠广布
亚洲西部,三洲交界,三面临 海,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素有 “三洲五海之地”之称
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炎 热干燥,降水很少
六、七世纪之交的阿拉伯半岛: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 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 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 也门的交通枢纽,商业城市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与里海
东到 印度河流域
南包 整个半岛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 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从7世纪中期开始 ,先后征服西亚、北非、 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 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首都:巴格达
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 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 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宗教 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 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 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 哈里发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 文化和宗教中心。交通四通八达, 商贾辐凑云集,市场店铺林立, 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 品的市场,人们把杭州的丝织品 叫作“汉沙维耶”,意为“杭州 的”。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阿拉伯文明的内容及其影响
数学
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数字,使用十进位法, 并创立代数学 阿 拉 伯 数 字 代数学之父 ──花拉子米
天文学
阿拉伯帝国的天文仪器
阿拉伯帝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制造了许 多精密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
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制作的地球仪
阿拉伯 水手发明 的星盘
作
古兰经
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
用: 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
半岛统一。
精 美 装 饰
《古兰经》是伊斯 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 罕默德言论的汇编。涉 及伊斯兰教教义、制度 和法律,内容十分丰富。
古兰经文
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 元年)在麦加贵族的百般打击迫 害下,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 在麦地那,他受到阿拉伯部落和 当地居民的支持,于是,他积极 扩大力量,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 家政权。 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 世。至穆罕默德去世前,伊斯兰 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也基本 完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