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
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
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
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
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
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
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
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
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
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
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
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又可放置空调室外机组及布置立体绿化,同时也美化了立面效果。
顶部大型屋面板除装饰作用外,亦为太阳能集热装置,为大楼提供干净、清洁的能源。
生态环
境的设计手
法也体现在
了单体的设
计中。
绿化阳
台所形成的
垂直绿化,使
得即使在高层上的住户,窗外也是绿意盎然,并且使建筑的外形丰富多彩。
住宅层高控制为,顶层采用复式布局,于屋顶处退台,给顶层住宅以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
3.建筑风格
建筑形式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以线条与块面的构图方式和材料的对比做造型组合,本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均充满现代都市气息,以全新的思维及手法最求“现代”之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以现代、简洁、典雅的风格形成了清新而具鲜明个性。
本设计立面造型于现代手法中适当运入古典的比例控制思想,在构图和均衡方面细加推敲以至完美。
建筑轮廓线丰富了现代立面设计,强调横向水平线条。
屋顶飘板反映住宅的特性。
屋顶飘板既能遮阳保温,又能成为生活区的标志性符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中部简洁明快,充满韵律感;底部处于距人最近范围内,造型典雅大方,通过对细部细致入微的雕琢,和材质及颜色恰当地控制和运用,营造出优雅统一又不失温馨浪漫的社区氛围。
各单体建筑间的高低错落及其本身的退层处理,使整个生活区的城市天际
3.边控
沿地沿路河路及路范建其离
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2.)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下表控制。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高低层
组合的建
筑后退距
离按建筑
不同高度分别控制。
3.)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
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
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4.)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
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
算起)。
5.)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
3米。
6.)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
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
7.)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
路规划红线。
雨棚、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
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8.) 具体建筑工程的退让距离除以本规划为基本原则外,需同时满足消
防及日照间距等相关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