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匝道桥高墩第三至五联支架现浇连续箱梁专顶施工方案一、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福州段JTA5合同段路基、桥涵及通道、隧道工程、路面工程。
2、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清单等有关资料。
3、国家交通部现行相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4、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5、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6、我公司可调用到本合同段的多类资源。
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标准强制性条文》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8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11、《公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12、《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7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1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717、其他相关文件、现行规范、标准、规程及有关会议精神要求等18、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周边环境、气象等资料和我单位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1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20、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编制原则1、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福州段JTA5合同段项目部的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统筹计划劳力、材料和机械设备,充分考虑施工时间、气候、季节及交叉施工作业对工期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争创行业一流,建造优质工程的原则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每道工序、每项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要求。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立安全目标,建立健全确保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加大监管检查力度,杜绝安全隐患。
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原则严格遵照国家环保政策和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保障施工现场布局合理、文明有序和干净利落。
5、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劳力、材料、机械的配置状况,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第三节工程概况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福州市境,是福建福州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闽清县东桥至福州市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线路途经闽侯县洋里、白沙、甘蔗、荆溪,线路全长52.952公里。
项目建成后,对完善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和福州的公路网布局,做强做大福州中心城市、发展福州市港口经济、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四公司京台JTA5项目部承建的大目溪互通C匝道桥位于大目溪互通区,该地属剥蚀低山-高丘陵间冲洪积河谷地貌,河谷呈“V”字型,河谷地势较陡,为大目溪冲积形成,高程介于340m-220m 之间,落差较大,河谷内滚石较多,暴雨季节河水骤涨。
本桥位于残坡积坡地上,高程约275m-335m。
自然山坡坡度25-35°,地势较陡,山坡植被发育。
大目溪互通C匝道桥位于白沙镇大坑村,里程桩号为:CK0+148.082~CK0+599.232,桥梁全长451.15m,桥梁孔跨布置为(4×30)m+(3×30)m+(4×22.5)m+(3×21.55)m+(18.9+22.6)m+(21.5+20)m 共六联,其中第三至六联(4×22.5)m+(3×21.55)m+(18.9+22.6)m+(21.5+20)m为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其中7#~18#墩位于R=85的圆曲线上,平均墩高在35m左右,采用临时墩钢管桩贝雷梁支架法整联浇注,整联张拉,整联落架的施工工艺。
上构连续箱梁现浇施工采用双排D60.9cm壁厚16mm钢管桩搭设临时墩支架,采用[25 槽钢纵横向联系成整体受力结构。
C匝道平面布置图如下图:C匝道桥平面布置图C匝道桥第三联至第六联箱梁结构形式统计表如下:C匝道桥7#~18#墩现浇连续箱梁情况统计表工程数量统计表如下:C匝道桥7#~18#墩上构工程数量表二、施工总体安排1、施工便道布置本项目位于闽侯县白沙镇,位于115县道旁,交通便利,从城市主干道到施工现场有115县道和村道相连,从村道修筑临时便道进入工地现场。
为施工方便,保障各分项工程全面展开施工,本桥利用乡村公路加宽作为施工便道(2#便道)。
2、施工用电、用水C匝道桥桥施工用电主要利用供电,能够满足该施工区域的用电需求;现场施工用水主要来自大目溪河流水,并在部份施工区域集中修建蓄水池,保证施工用水的需要。
3、施工管理及劳动力配置为确保C匝道桥7~16#墩高墩支架现浇施工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我部积极做好各项施工的准备工作。
由项目部领导担任施工组长。
主要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有组长1 人,技术负责1 人,技术员4 人,施工员4 人,合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10人。
劳动力配置:采用全机械化施工,以分工合作、一专多能并专业化施工的原则配置劳动力,由于工期比较紧张,计划投入三联现浇支架同时施工,采取多班工作制,计划投入施工工人160 人,吊装工人60 人。
高峰期需要劳动力人数约200 人。
4、资源配置C匝道桥7#~18#墩现浇施工主要机械设备C匝道桥第三、四、五联支架施工主要结构材料表5、施工计划安排C匝道桥第三联到第六联现浇箱梁计划于2012年10月15日开始到2014年1月15日全部施工完成。
具体计划详见C匝道桥第三联到第六联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表:C匝道桥第三联到第六联现浇箱梁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表三、方案总体说明C匝道桥第三联至第五联高墩现浇连续箱梁,初步设计采用D120cm钢管桩作为临时墩搭设支架进行施工,第六联墩柱较矮初步采用满堂架进行施工,第三联至第五联每跨临时墩采用在跨中设置单排D120cm钢管桩组成,每排为2根横桥向间距6m的钢管桩,该支架需要大量的纵横向水平Ф40cm钢管桁梁联系来保证其整体稳定性,钢管柱顶的钢盖箱梁重量达到6.1t/个,搭设吊装高度达到36m,吊装困难。
经我部仔细研究分析,该方案的实施难度比较大,临时墩、钢盖梁及纵横向联系桁架均需要较宽的场地进行加工制作和安装,施工组织复杂,操作性较差,在工期上无法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考虑到以上施工困难及工期制约因素,决定改为采用D60.9cm、壁厚16mm 的钢支撑作为临时墩支架现浇方案。
四、支架结构说明C匝道桥第三联至第六联高墩现浇连续箱梁为单箱双室结构,箱梁顶宽9m,底宽6m,梁高1.5m,主要跨径为22.5m、21.55m、18.9m、22.6m、20m,在跨中位置均设置有横隔梁。
在每跨设一个临时中墩和两个临时边墩,且临时墩最大跨径不超过14m,临时中墩墩采用双排顺桥向间距为3m的D60.9cm 钢管桩组成,每排横桥向设5根,间距2m,临时墩钢管桩之间采用[25 槽钢纵横向连接成一个整体;临时边墩采用单排5根钢管桩,与临跨的边墩钢管桩间距3~4m,同样采用[25 槽钢纵横向连成整体受力结构,每跨临时墩在两侧钢管桩顶采用2I36b工字钢水平联系成整体;钢管桩顶采用砂顶作为落架顶托,砂顶设置高40cm左右,砂顶上安置2I36b 工字钢作为横向盖梁,在2I36b盖梁上再安装5组贝雷架纵梁,每组贝雷梁采用90(或45cm)宽花架联系成整体,贝雷架间距根据结构计算布置(详见断面布置图),最大净跨径为11m;在贝雷架纵梁上按60cm 间距铺设I18分配横梁,在分配横梁上纵向铺设10×10cm 方木与竹胶板底模及外侧模,支架模板搭设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支架预压及箱梁钢筋砼施工。
临时墩支承采用壁厚16mm、直径D60.9cm的钢管桩,钢管桩加工分为6.0、4.0、2.0、1.5、1.0m 标准节段及0.5、0.3、0.2m 调节段,标准节两端设δ25mm 法兰钢板,顶节段设δ30mm 钢盖板,上下节段之间采用Φ20mm 高强螺栓连接拼装。
临时墩钢管桩立于钢筋砼条形基础上,基础尺寸(长*宽*高)为1000×120×80cm,标号为C25砼。
支架立柱每9m高设置一道水平纵横向联系及水平斜撑,在第一节6m 节段纵横向设竖向剪刀斜撑,纵横向联系及斜撑均采用[25 槽钢,在每跨临时墩支架之间设置两道水平联系梁,设于最外侧两根钢管桩顶位置,采用2I36b工字钢加工的联系梁水平焊接于桩顶钢盖板上。
整联支架的抗风稳定采用风缆进行加强,临时边墩与墩身之间采取附着连接措施加强,临时中墩底座浇筑10.0×4.0×1.0m 的砼扩大基础配重加强。
五、钢管桩支架现浇施工工艺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工艺框图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根据钢管桩支架位置测量放样→地基平整压实(打入钢管桩加固)→浇筑砼条形基础→基础预压→临时墩支架搭设→砂顶及横桥向工字钢盖梁安装→纵向贝雷桁架安装→分配横梁安装→铺底模方木及模板安装→支架预压→箱梁钢筋砼施工。
2测量放样2.1首先按支架平面布置图测设出钢管桩条形基础横轴线位置,对基础范围地面进行开挖换填及加固处理。
2.2 根据箱梁底及地面标高确定钢管桩支架高度,根据钢管桩标准节段计算钢管桩底标高来控制钢管桩底座基础施工标高及厚度。
2.3 钢管桩支架需搭设的顶标高:梁底标高下256cm(底模及方木12cm+分配横梁18cm+贝雷架高150cm+主横梁36cm+砂顶40cm),合理选择钢管桩标准节段和搭配不同高度的调节段,顶部标高要求控制在±5cm 以内,再通过砂顶调节。
2.4 支架搭设完成后铺设支架底模,进行支架预压,测放箱梁中心及底模边角位置和梁体横断面定位。
2.5 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弹性变形+(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底模立模标高计算及确定方式类同箱梁底板)。
2.6 底模标高和线形调整结束,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立侧模和翼板模,测设翼板的平面位置和底模标高。
3、地基处理3.1 基础施工:钢管桩底座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在跨中位置基础尺寸为(长×宽×高)10×4.0×1.0m,墩身位置基础尺寸为10×1.2×0.8m,基础高度根据钢管桩支架搭设长度反算底座标高可做适当调整,要求不小于80cm,并在砼基础中配置Φ20、Φ12 纵向筋与Φ10 箍筋。
钢管桩底座基础必须立于稳定可靠的地基上,天然地基承载力可通过触探试验确定。
本支架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400KPa。
基础施工在跨中位置需开挖基底基坑,用蛙式夯土机夯实;在墩身位置基础一半落于承台上另一半落于承台外侧基坑回填土上,施工时需挖至承台底砼垫层后现浇筑砼扩大基础至承台顶面,然后在承台和扩大基础上浇筑砼条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