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未来思考今天——探寻中国铜业巨头的发展实践(节选)
2015年06月23日来源:新华网
作为中国铜工业的“领头羊”,在2014那个不寻常的年份里,偏居中部一隅的江西铜业集团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
实现销售收入20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在世界500强中排名前移33位;
旗下上市公司江西铜业股份公司在A股有色金属板块上市公司中,营业利润居第一位;
在最能代表全球铜冶炼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的16项技术指标中,多项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处于步履蹒跚之际,江铜的从容与自信从何而来?
用未来思考今天。
江铜人说,这七个大字,不仅镌刻在企业的LOGO上,更付诸在他们的实践中。
“对标”引发的“蝶变”
1986年,当贵溪冶炼厂第一炉火红的铜水从闪速炉缓缓注入铜水包,中国铜工业历史性的一幕便永远定格在左立雄的生命中。
“从7万吨,15万吨,30万吨……贵冶的产能一直往上蹿,一直冲到今天的102万吨!”左师傅在闪速炉操作岗位上工作到退休,他见证了贵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目前,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阴极铜单厂产能过百万的铜冶炼厂,2013年江铜集团跻身世界500强,成为江西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然而,就在企业快速壮大的同时,人们不禁担心:如果大宗商品市场十年超级牛市紧接着出现的是十年超级熊市,江铜能否承受?又能承受多久?
集团董事长李保民坦言:“在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对发展质量、生产效率、盈利能力的追求,长此以往,江铜面临的问题将不是进退,而是生死!”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果不其然,2012年,国际铜价掉头向下。
所幸的是,与此同时,江铜开始了从“开疆拓土”转入“打造标杆”时代。
贵冶厂长陈羽年指着一份几年前的技术报表对记者说:“贵冶单厂产能世界第一,但大多数重要技术指标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个别指标甚至不及人家的一半,规模与效益极不匹配。
”
对标!2012年年底,陈羽年向公司立下军令状:确保用3年时间,把生产指标和效率提升至全球一流,打造世界炼铜标杆工厂!
在对全球75家冶炼厂和84家精炼厂的指标进行梳理、分析,并与自身现状进行详细对比后,贵冶列出了最能代表全球铜冶炼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的16个标杆指标作为追赶目标。
“吨铜重油单耗”,日本2012年最好水平是7.5公斤,贵冶是30公斤,差距悬殊。
工人们说:“日本人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通过对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细化、量化和优化,熔炼车间理出了47项控制指标。
现在,“吨铜重油单耗”已降为5公斤,一举超过日本最好水平。
这样的对标故事在贵冶俯首可拾。
在陈羽年眼中,对标三年是贵冶“蝶变”的三年。
闪速炉作业率世界第一;
铜冶炼回收率世界第一;
吨铜冶炼综合能耗世界第三;
……
16个标杆指标全部实现奋斗值并连年刷新!
如今,江铜已构建从采购、生产到日常经营的全方位对标管理体系,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向创新要效益成为公司“热词”。
以“对标”为抓手,江铜正朝着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引领的转型之路一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