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结题汇报ppt课件

课题结题汇报ppt课件

L/O/G/O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个案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沈阳市南京街第九小学 张鑫
.
1
两个板块:
1 第一板块,课题的提出与前期的准备。 2 第二板块,课题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34
2
.
1 第一板块,课题的提出与前期的准备。
四、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依据 一、课题的提出
3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多种标准后, 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内 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解分类标准不同, 分类结果就不同的数学思想,直观感悟分类所 带来的好处。
设计 意图
18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感谢倾听!
L/O/G/O
.
21
自我评价 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环节,让学生全面地对 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了反思意 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9
.
设计 意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说课理念
细化目标 突破重点
关注学情 深挖教材
体验过程
20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11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 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法和学法
议一议
做一做
分一分
亲身体验 合作学习
想一想
说一说
12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两个板块:
1 第一板块,纵横联系说教材。 2 第二板块,多元立体说流程。
34
13
.
1.讨论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和顺序分类:
(3)如果
从颜色分: 颜色→扣眼个数→形状 颜色→形状→扣眼个数
(2)如果从 扣眼个数开 始分:
扣眼个数→颜色→形状 扣眼个数→形状→颜色
(1)从形 状开始分:
形状→颜色→扣眼个数 形状→扣眼个数→颜色
17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实践活动《分扣子》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 同的标准给纽扣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 交流,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 考、表达。
10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 不同的标准 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 分类标准不同 ,分类结果就 不同。
一、课题的提出
4
.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研究的创新点 4.概念界定的关键词
二、研究的依据
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 目的的活动,在于使人得到 全面发展。 哲学依据:“外因是变化的 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理论依据
研究的依据
实践依据
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三、研究的目标
1
科研目标
通过对造成学 困生的成因的 调查与分析, 探索转化学困 生学习状态的 对策。
2
培养目标
通过对转化学困生 学习状态的策略的 探索,培养学习困 难学生良好的心理 素质,增强学困生 的自尊心、自信心。
3
工作目标
在回顾,整理, 交流活动中,初 步学会全面合理 的评价活动过程 和方法,发展自 我反思能力。
6
.
四、研究的内容
内容1. 对学困生形成主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 原因很多,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毅力等 方面,所以主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 究;学困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学困生意志和毅力研究;学 困生情绪研究。 内容2. 形成学困生客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除了 学生主体之外,当然不排除客观存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 校环境,课程体系、教师因素、家庭的变故、社会的不良 影响等等。 内容3. 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小 学困生群体。课堂上进行转化。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7
.
❖五、 研究对象 一年三班 两个学困生
❖ 隋浩轩 7岁 男 性格活泼好动,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 孟美莹 7岁 女 多动,思维能力差。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
观察法
案例研 究法
8
.
两个板块:
1 第一板块,课题的提出与前期的准备。 2 第二板块,课题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34
9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14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L/O/G/O
3 想一想:与同伴交流,你有什么新想法?
形状
扣眼个数
扣眼个数
形状
设计意 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不同分 类标准继续分,由此帮助学生感 Βιβλιοθήκη 可以按两个指标作为分类标准 进行分类。
.
1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二、小组合作,亲历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汇报分类的结果,为他 们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对分 类过程的回顾梳理、分析比较,很好的发展了 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分类结果的观察 发现,培养学生发现信息以及根据信息作出判 断的能力,很好的渗透了统计的意识。
设计 意图
16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扣子》 一、研究的步骤与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
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
高。根据这一理念,通过课前“猜谜语”自
然引入纽扣这一活动素材;通过学生观察纽
扣的摆放情况,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
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这表明教
师在课堂上调动“成困生”,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
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5
.
政策依据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 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 展”的理念,不让任何 一个学生掉队,以人为 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 的观点,着眼学生发展 的观点等,都是本课题 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