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盐渎实验学校和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起点,组织开展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安排小朋友通过比较细段的长短,初步认识线段,使课堂教学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也体现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由学生实际操作比较细线的长短,得知线段的表象,
再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
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注重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容】国标本教版数学第三册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
的第1-5题。
【教学目标】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新本领,在学新知识之前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个谜语,请听好: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这是什么呀?
生:(线、棉线等)
师:对,我们二()班小朋友真聪明!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
(板收:线段)
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条线,不动手请仔细观察它的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弯弯曲曲的、不直)
师:请看(老师拿起线并拉紧),现在是什么形状的?
生:(变直了)
师:(教师把拉直的线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生:(动手操作)
师: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谁来说?
生:拉过以后是直直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板书:直直的)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在我们数学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可以叫做“线段”。
同时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如果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一只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生:思考,不能。
师:对,我们这两只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两端,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两个。
师:(板书:两个端点)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开始吧!
生:操作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刚才没注意将线拉直,就不能说是线段的端点了!
我们以前研究过桌面的形状,知道是用长方形表示的,那么我们手中的线段在纸上怎么表示呢?请看屏幕。
(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
)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3、初步判别
师:下面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生:第2个、第4个。
师:请说说理由。
生:它们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
三、走进生活,学习折法与画法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原来必须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的才叫线段。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有……
生:直的,两个端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藏着好多线段呢!比如(手摸讲台的边缘)这就是一条线段,你知道端点在哪里?
生: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一般我们画在纸上,为了看清楚才凸出来的。
你还能找出其他线段来吗?把它的端点指给同桌看看,比比谁找的线段多。
生:汇报。
师: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
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4、折线段。
师:小朋友们想当小小发明家吗?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开始吧!
生:(折纸并交流)
师:小朋友们折的真好!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
生:操作并汇报。
师:试着折出比刚才短的!
生:(折纸并交流)
师:我们刚才找了那么多线段,还折出了那么多线段,你想画一条线段吗?
生:想
师:你想用什么来画线段呢?
生:(尺、书本、文具盒或直的东西)
师:为什么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画线段呢?
生:因为他们都是直的。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吧!
生:(在纸上画)
师:(巡视并指导)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生:贴。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你的新朋友画在纸上了,你是怎样一步一步画出来的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画。
师:小结画法:
a、先画一个端点,再引出一条直线,再添上一个端点。
(点线点)
b、先画好一条直线,再在两边点上两个端点。
(线点点)
c、先点好两个端点,再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点点线)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
(想想做做第2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
(想想做做第
3、4题)
师:(出示两个点)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
生:我能。
师:请大家在书上画一画。
思考一下: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生:画一画并回答。
师:如果给你这样的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生:三条。
师:猜猜画出了什么图?
生:三角形。
师:给你这样的四个点,你能画几条线段?
生:四条。
(五条、六条)
师:请小朋友们先按要求画一画,再互相交流一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操作。
师:画出来是一个美丽的四边形。
一共有几条线段?
生:一共有6条。
师:如果老师这儿有一个这样的图形(出示)
生:一样的。
师:这里有多少条线段呢?
生:6条。
师:仔细再观察。
(操作对角线相交的线段)
生:10条。
师:对,刚才不再是连接每两点之间了,数线段的方法与画线段的要不一样的呦!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从线的王国里认识了线段这位新朋友,现在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线段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真棒!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礼物,想要吗?
生:想!
师:不过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请看屏幕!认识这些字母吗?生:认识。
师:请同学们连一连,再数一数它是由多少条线段围成的,最后把它剪下来,这就是老师送给大家的小飞机。
师:相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神舟七号将要发射!
反思:
一、注重操作体验,感知认识。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
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
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
学生们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注重练习开放,拓展思维。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精心设计了“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但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拓展的深度还不够。
三、注重知识学习,数学思想渗透不足。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效果明显,但对于学生在点与点之间画线段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够,比如:五点的画法,可以从一点出发,逐一画出,也可以用从外到的方法进行画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