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概率初步第一节《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1、理解随机事件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通过摸球、掷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评价设计:
1、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先猜测、后试验、再分析等过程,达成目标设计1,预计达成度90%。
2、让学生通过掷筛子游戏,让学生经历试验分析得过程,达成目标设计2,预计达成度85%。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某一事件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对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有初步判断。
教学难点:比较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区别与联系,能正确区分发生可能性小的不确定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初步正确的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问答、启发、实验等多种教法。
利用做游戏,引导学生体验总结,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配合多种教法,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多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设计:热爱和兴趣是投入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动力大部分是来自喜欢、兴趣和热爱。
本节课为学生们量身打造了抓球和掷骰子的游戏,引导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燃起他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整章感知:教学中一开始就用清朝康熙年间施琅大将军掷铜钱的视频来做导入,吸引学生眼球,用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开启学生感受可能性的魅力,从而导入今天学习新的章节《概率初步》中的第一节课《感受可能性》。
2、探究活动一:摸球游戏。
游戏规则:
1)、摸球之前,不能尝试观察小球的颜色。
2)、每次摸一个小球。
3)、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完成几次游戏
4)、摸完球后观察盒子里球的颜色。
动手实践,感受新知:
1号盒子中一定会摸出红球,一定不会摸出蓝球。
2号盒子中一定不会摸出红球,一定会摸出蓝球。
3号盒子中不一定会摸出红球,不一定会摸出蓝球。
归纳游戏,得出定义: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3、新知应用,巩固提高:
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如果是确定事件,指出是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
(3)、哥哥的年龄比妹妹的年龄小。
( )
(4)、负数大于零。
( )
(5)、天有不测风。
( )
(6)、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
( )
(7)、400人中,至少2人生日是同一天。
( )
2)、小试牛刀,共同提高:“事件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甲同学说事件,然后指定乙同学来说明事件的类型,乙同学再说事件,指定丙同学猜,这样依次传递下去。
3)、能力提升,巩固新知:猜成语,说事件类型。
4)、猜一猜:
如果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
1、掷出的点数是10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3、掷出的点数为1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4、探究活动二:
1)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掷骰子游戏:游戏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围绕比较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区别与联系,能正确区分出发生可能性小的不确定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的差别,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初步正确的判断能力。
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做游戏,轮流投掷骰子,在表格中记录自己每次的点数。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你的得分就是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本场游戏得分记为0。
(3)游戏结束时,比较两人得分,谁大谁本场获胜。
(4)各组分别进行三场游戏,小组内分析数据,得出各获胜多少场。
做多次上面的游戏,并将最终结果填入下表(同桌两人填一个表格)。
2)拓展延伸:
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前面掷出的点数已经是5,你是如何决定
继续投掷还是决定停止投掷,如果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9呢?
总结提升:
(1)、掷出的点数和是“1、2、3、4”——一定继续投掷。
(2)、掷出的点数和是“5、6、7”——可以选择继续投掷。
(3)、掷出的点数和是“8、9”——可选择不继续投掷。
(4)、掷出的点数和是“10”——一定不投掷。
5、新知应用,巩固理解:
(1)自由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说明理由。
(2)人类对青霉素药水过敏的可能性约为0.001,即每1000人中有1人对青霉素药水过敏。
医院规定:病人需要注射青霉素药水时,医生都要先做皮试,不过敏者才可以注射。
试说明医院这一规定有什么必要性?
(3)、举出生活中可能性比较大和比较小的随机事件。
6、科学判断,谜底揭晓,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微视频,50枚铜钱字面全部朝上原来是施琅大将军用的计策,把铜钱的两面全部都铸成有字的,这样把几乎不可能发生的随意事件变成了一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起到了鼓舞军心的作用!
7、总结提炼,认知升华。
从微视频再现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到摸球和掷骰子的游戏,学生体
验并感受了可能性的发生情况和大小之分,老师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他们的认知得到全面升华,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8、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得收获与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都收获满满,通过踊跃发言,畅谈收获,体会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9、课堂检测,效果回授。
1)、下列事件
(1)今天空中有十个太阳。
(2)掷一枚硬币,国徽朝上。
(3)任何动物都不会长生不老。
(4)从1副扑克中任抽1张是“大王”。
其中,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是(),不确定事件是()。
2)、下列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农历八月十五是晴天。
B.小张的年龄比他妹妹的年龄小。
C.月球绕着地球转。
D.期中考试全班数学成绩都及格。
3)、百货大楼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为:红灯56秒,绿灯30秒,黄灯4秒。
当人或车随意经过该路口时,遇到()灯的可能性最大,遇到()灯的可能性最小。
10、课后作业:
A层作业:
欧冠——惊天逆转!巴萨总分6-5逆转!
欧冠1/8决赛两回合比赛中,在首回合客场0:4落后的情况下,次回合巴萨主场6-1击败巴黎圣日耳曼,两回合总比分6-5神奇逆转,创下欧冠历史纪录。
在次回合主场进行到62分钟,巴萨3:0领先时,巴黎圣日耳曼队的卡瓦尼打进一球,比分变为3:1,该比分一直保持到85分钟(足球比赛全场90分钟),请问在剩下的时间内,巴萨还需要打进多少球才能取胜?取胜的可能性大吗?(在足球比赛中,全场90分钟,两队一球未进是经常发生的。
)
晋级规则:当总进球数相等时,客场进球数多。
课本习题68页习题 5。
B层作业:课本68页 1、2、3、4。
11、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17名,每四人一组共有小组9个。
现将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1、从学生身心特点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动初期,既叛逆而又好动贪玩,偏重于形象思维,对于过于抽象的“随机事件”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
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直观性,借助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学生拉到要解决的问题情境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把问题逐一突破。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尽管学生已具备充足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生活经验要想升华到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就要想方设法加以引导,通过游戏及一些必要的故事情景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智慧和兴趣。
比方说课堂导入,用微视频再现了清朝康熙年间施琅大将军用抛铜钱的方法鼓舞将士斗志,让这一随机事件放到如此宏大的场面来感染学生,课堂结尾又还原了抛铜钱的谜底,让学生领略了从随机事件转换到必然事件竟发生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3、从学生愿意合作分析。
初二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分组游戏都会争先恐后来表现自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小组上进行交流碰撞,利用集体得智慧寻求出多种解决办法,小组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交流时提出,由教师做适当点拨加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时选择多种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再借助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辅以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
教学中采用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创新相互学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