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动力。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课前预习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4.城市化产生哪些意义?5.世界城市化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课堂探究【探究一】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率1 2 3 4 5 6 7 8 9 10排名(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原因。
(3)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有哪些?(4)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
201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2.57%。
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探究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材料二伴随着“出门坐汽车”“走路不用腿”的新时代的来临,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居民百姓心生厌烦、挥之不去的苦恼之事。
有人调侃道:首都成了“首堵”,广州成了“大停车场”。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导致住房拥挤,2011年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为35平方米,目前全国各城市中尚有51万户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
(1)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列举主要整治措施。
(2)城市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3)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其成因主要有哪些?如何整治?(4)除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外,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有哪些?课堂练习城市化现象是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据此完成1~2题。
1. 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C.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D. 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2.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 城市人口年增长的百分比B. 城市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D. 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读1990年与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3~4题。
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化起步晚C. 城市化速度慢D. 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4. 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D. 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C. 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D. 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 2004~2012年间,该市A. 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 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 农业人口逐年增长D. 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6. 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 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 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 环境污染逐步加剧我国东部近年来经常发生雾霾,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读某城市局部交通图与城市轻轨路段图,回答7-8题。
7. 关于我国雾霾频发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冷空气势力强B.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C. 地面气温高,空气流动快D. 能源消费以天然气为主8. 该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轻轨,带来的可能影响有A. 增加雾霾天气的出现B. 促使沿线房价降低C. 投资大,占用更多土地D. 促使商业点向轻轨沿线站点集聚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地面9.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a增加B. b增加C. c减少D. d减少10.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列举两项吗?(4)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_____和____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高考提升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出现( )A. 郊区城市化现象B. 再城市化现象C. 逆城市化现象D. 大量卫星城2.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位于( )A. 旧城中心区B. 远郊地区C. 新兴工业区D. 城市环形道路沿线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21~22题。
3.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4.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推力: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拉力:①就业机会多;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③文化设施齐全;④交通便捷。
4.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带来聚落形态变化;③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5.城市化进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特点:初期阶段水平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水平较高,城市化推进很快;后期阶段水平高,速度慢。
6.不利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土地质量下降;③影响水循环;④对气候产生影响。
(2)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3)交通拥挤。
(4)住房紧张。
(5)就业困难。
(6)社会治安差。
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课堂探究【探究一】(1)增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3)城市化基础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率高等;(4)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探究二】(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2)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探究三】(1)①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烟尘;②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③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整治措施主要有:①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②实行集中供暖;③改进燃烧技术,节能减排;④建立绿化隔离带等。
(2)①城市中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②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建筑、居民生活垃圾;③噪声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3)城市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的主要成因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整治措施: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交等。
(4)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有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等。
课堂练习1.B2.C 【解析】城市化也包括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3.B4.C 【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尼日利亚、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199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起步较晚。
第4题,阿根廷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超前城市化现象,尼日利亚和印度城市化水平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低有关。
5.B6.C 【解析】从图中看出:在各项指标中,该市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较快,故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过快增长的建成区面积与较慢增长的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相适应,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7.B 8.D9.B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
10.(1)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
(3)热岛;雨岛;城市人口、工业、交通的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
高考提升1.A 2.D【解析】图甲中城乡过渡区在图示后期城市面积增速远大于城市核心区,反映了该城市可能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故答案选A;b地离市中心不远,地租水平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峰值,说明交通便利,所以,此处可能位于城市外环线。
故答案选D项。
3.AD 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