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一、选择题: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D.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1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12.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13.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D.美家库14.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竟境D.赴讣15.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1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D.墳:土堆—墳墓17.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C.姜氏何厭之有?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盗跖之所築與?18.“君爲我呼入”句中的“爲”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9.“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A.形容词B.副词C.名词D.动词20.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射之,豕人立而啼。
B.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D.踵門而告文公。
21.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B.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管仲,世所謂賢臣,而孔子小之。
D.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
22.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B.誰與,哭者?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句中的“莫”字,其詞性是( )A.副词B.名词C.形容词D.无定代词24.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25.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26.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27.下面各句,“启”用本义的是()A.齐桓公并国二十,启地千里。
B.(共叔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C.适启其口,匕首已陷于匈矣。
D.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28.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
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29.下列各句中,“焉”的意思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的是()A.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C.我二十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D.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0.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钟鼎文 B.隶书 C.草书D.楷书3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句中的“相”应解释为( )A.帮助B.宰相C.照看D.扶助盲人走路的人32.下列四句中,“诸”作为“之于”的合音字应是()A.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B.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C.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D.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二、判断题1.“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是许慎给指事所下的定义。
()2.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3.清代王引之的虚词专著《经传释词》主要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
()4.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密切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
()5.“爪牙”一词在古代是褒义词。
()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中“规矩”是一个复音词。
()7.“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中“妻子”是一个偏义复词。
()8.能愿动词和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9.古代汉语就是指文言文。
()10.凡是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词都是联绵词。
()11.小篆是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
()1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中“都城”是一个复音词。
()1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韵母,下字取声母和声调。
()14.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
()1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中“息”用的是本义。
()三、词语解释题:实词:1.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2.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3.姜氏何厭.之有?4.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5.楚子使屈完如.师。
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7.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8.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10.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1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1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1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1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8.振长策.而御宇内。
19.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0.君子引.而不发。
21.虽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22.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23.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
24.鬼侯有子而好.。
25.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26.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27.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8.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29.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30.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虚词:31.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3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奈何?”33.載玄載黃,我朱孔.陽。
34.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35.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36.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
37.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
38.太后之色少.解。
39.身直.爲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40.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41.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42.一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44.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45.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四、分析题:分析特殊语法现象。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6.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8.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9.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也。
10.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11.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12.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五、标点翻译题:(1)有游于子墨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朞)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我父岂独我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2)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3)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珠宝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也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D5.A6.C7.C8.C9.A 10.B 11.B 12.A 13.D14.B 15.A 16.D 17.A 18.C 19.B 20.A 21.C 22.A 23.D 24.A 25.D26.C 27.B 28.A 29.D 30.B 31.D 32.C二、判断题1.×2. ×3.√4. √5. √6. ×7. ×8. √9. × 10. ×11. ×12. × 13.× 14.√ 15. ×三、词语解释题1.仆到,倒下2.伸长脖子3.满足4.修葺5.往,到……去6.接近,走向7.疼爱8.婉言推辞9.种植 10.举起 11.吝惜 12.城:城墙;池:护城河13.攻杀 14.外交使节 15.国都 16.官司,案件 17.痛心遗憾 18.马鞭19.干肉 20.开弓 21.美味 22.生小孩 23.官署 24.漂亮 25.逃走26.制止 27.激励 28.判罪 29.具备 30.通“霸”,称霸31.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32.语气副词,将33.程度副词,非常34.连词,表并列35.凝固结构,在选择问句里,表示肯定后者36.凝固结构,表示……的对象37.副词,才38.副词,稍微39.副词,只40.副词,果真,确实41.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42.语气副词,竟然43.合音词,相当于“于此”44.复指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45.连词,用于主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