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解析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解析


长日照动物(long-day animals) :在温带和 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 长的季节繁殖后代,称长日照动物。如雪貂、 野兔、刺猬; 短日照动物(short-day animals) :一些动 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 腺发育和进行繁殖,称短日照动物。如绵羊、 山羊和鹿等。
梅花鹿 紫貂
红腹角雉 浣熊
日照长短的变更会影响动物性腺的发育, 进而影响其生殖器官的成熟以及相应的性行为。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气温、水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 温度因子和光因子一样呈周期性变化,称为节律性变温。 节律性变温和极端温度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生
第三节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 源于太阳光能。
黄瓜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2.动物的光周期
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 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鸟类的迁移和生殖时间是由日照长度决定的。 鱼类的生殖和迁移受光周期影响,特别是光照充足的表层
水鱼类。(三刺鱼:日照 激素 洄游) 昆虫的代谢和发育受光周期的影响。 哺乳动物的生殖和换毛受光周期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横断面上的年轮 动物的鳞片、耳石等
(一)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2.温度与生物发育
生物完成生命周期,通过繁衍后代种族得到延续,不仅要生长期 还要完成个体的发育阶段。最明显的是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 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
来自温带地区的耐寒花卉,较长的冬季和适度严寒,能更 好的满足其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冬性草本植物(如冬 小麦)一般于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 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如果于春季播种,则只长茎、叶 而不开花,或开花大大延迟。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 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冬性作物已萌动的种子经 过一定时间低温处理,则春播时也可以正常开花结实。其 它二年生作物(如甜菜、萝卜、大白菜)以及某些多年生 草本植物(如牧草),都有春化现象,这是它们必须等到 翌年才能开花的基本原因。
生理有效辐射
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 蓝紫光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
生理无效辐射
绿光则很少被吸收利用
可见光动物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2、兰紫光、青光的生态作用 (1)光合活性大; (2)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3)促进花青素的合成; (4)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
12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年之中,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 一天之中,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波长
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植物叶片对日光的吸收、反 射和透射的程度直接与波长有关。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可见光植物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 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不可见光生物
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例如:
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 紫外光是昆虫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与维生素D的产生关系密切。
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 等都有影响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光照长度超度12~14h 叫长日照 光照长度不足 8~10h 叫短日照
态学意义。
北极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一)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生物生长
生物的三基点:参与生物生命活动中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酶的活性 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相应的则是生物生长的“三
基点”。
高温
使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
低温
将引起细胞膜渗透性改变、脱水、蛋白质沉淀等不 可逆转的化学变化。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3.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光饱和点
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 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 谓之饱和点。
CP:光补偿点
阳地植物(A)和阴地植物(B)光补偿点位置示意图(Emberlin, 1983)
柳树
蒲公英
光照环境
黑暗环境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生物量和品质 等;
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行为、生育等。如昼行性动物在 白天强光下活动,夜行性动物在夜晚或弱光下活动。
4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 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分布:
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大于呼吸量 在补偿点处,植物的光合作用量与呼吸消耗平衡 沉降到补偿点以下又不能很快回到表层时死亡
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关 系密切;
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 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 蛙卵、鲑鱼卵在有光情况下孵化快,发育也快; − 贻贝和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浮游生物则在黑暗情况下长得较快。
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 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 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 环境的特殊适应。
绿色植物的光合系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进入生态系 统的唯一通路,也是食物链的起点。
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强度、 光质及光的周期性变化等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 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生物本身对光因子的变化也有着极其 多样的响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1.植物的光周期
长日照植物:经过一定日照才开花,如牛蒡、紫菀、凤仙 花和除虫菊等。
短日照植物:日照时间短于一定值时开花,如苍耳、菊类、 水稻、玉米、大豆等。
中间性植物:只要其他条件合适,什么日照条件下都开花, 如黄瓜、番茄、蒲公英等。
凤仙花
紫菀
长日照植物
苍耳
短日照植物
玉米
大豆
中间性植物
西红柿
三七
阳地植物 阴地植物
人参
杨树 铁杉
《环境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
阳性植物-桔梗
阳性植物-凤仙花
阴性植物-绿萝
阴性植物-丝穗金栗兰
半阴性植物-云南山茶9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空间变化
光质即光的波长组成状况是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其一般规律是随 纬度增加短波光减少,随海拔升高短波光增加。
时间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