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经典原著导读
院系:[紫金矿业学院]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姓名:[李小宁]
指导教师:[董海峰]
《新民主主义》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是1940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以新民主主义为中心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要义。

尽管里面的某些名词在现在读来似乎味同嚼蜡,没有优美的词藻,没有引经据典,但里面那种步步为营的推理议论,不得不让人深深折服。

这篇著作今天读来,让我们由衷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一次飞跃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指导思想。

纵观《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无法继续保持原有的进攻势头地情况下,把重点转向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

而汪精卫公开主张停止抗日,对日求和,蒋介石虽然主张继续抗日,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却使他忧心忡忡。

此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动:1939 年 9 月 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在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下,毛主席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其作了系统的阐述,为中国革命的前进指明了方向。

毛主席首先表明了表明立场和主张的需要,即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张,中共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其次便是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需要,把“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要求中共必须对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最后是统一全党思想的需要,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澄清党内的错误思想,统一全党的认识。

十五个部分,十五条阐述,将新民主主义明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第一节中明确指出:在国难沉重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引领我们的名族解放事业。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得出的真理,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奉行这种态度。

从民主革命到改革开放,从民族的解放之路到国家的伟大复兴之路,我们始终遵循实事求的标准。

因为坚持依靠客观实践、实事求是,我们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改革到了深水区,各种问题也凸显出来,要想解决问题,继续发展,我们依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实践。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这是毛主席关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观点。

在当时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仍然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旧文化,首先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首先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取得独立,什么繁荣,昌盛都是妄谈;其次,这种旧政治实质是资产阶专政级资产阶级领导者独裁,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一个不能取得民族独立、执政者专权的国家的前景必定是暗淡的,这个国家注定没有民主。

所以我们必须革除中华民族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中的反动成分,建立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

对于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毛主席做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先民主主义革命,再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民主集中制的新政权,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建立一个真正的民命共和国。

从新民主主义发表至今70多年里,我们一直秉持这一原则。

从解放革命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期的建设,我们的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和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人大代表成为选民的利益代言人;政治协商制度使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管理,真正实现了实现人民民主。

虽然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的民主制度在很多方面还不健全,民主民权仍没有充分得到保障。

强拆房强征地,权力集中滋生腐败,公务员录取升迁制度的不透明性,言论尚不自由,权力监督制度尚不健全,腐败问题严重等等。

前几天网络上备受社会关注的一段名为“三亚政府带警强拆民居”的视频无缘无故被删除,没有任何机构对此事件做出解释。

究竟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炒作诋毁政府,还是权势操纵舆论,隐瞒事实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当光明的法律遇到阴暗处的特权时,正义的天平会倾斜吗?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在旧三民主义中就提出了,但资产阶级并不愿真正的赋权于民,这句话仅仅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国的设想,所以他们被人民抛弃了。

这是前车之鉴,我们应该警钟长鸣。

在经济建设上,《新民主主义》也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符合国情,利于国计民生的新经济---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

《新民主主义》提出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各种合作经济;不允许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但不没收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回顾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可以用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来概括。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处于战后的一穷二白的尴尬境遇,经济建设缓慢,文革十年间由于“一大二公”错误的经济政策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阶段,中国经济经济建设步履蹒跚,至1979年,经过三十
年的经济建设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三十而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步入正轨,高速发展。

我们国家众多企业进入了世界 500 强,国民经济总量进入世界第二位,我们在为这些成果欢呼的同时,也该认识到我们的不足:我们的经济严重依靠出口,国内的消费市场没有充分打开总量;总量直接反应地区经济的活跃,我们的经济质量与人均量还不高,活跃的持久健康性无法保障;收入差异的两极分化,地区差异的拉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

新民主时期任务是建立我们自己的新经济,现在我们是要在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

现在我们的通货膨胀持续,创新力不足,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再也不能走粗放型发展路线,而要坚持走集约型,科学可持续的道路。

同样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实践的基本原则。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只要我们政治自由,经济繁荣,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文化还会是问题吗,我们的文化一定健康发展、蓬勃发展。

毛主席用他得一只笔,为我们构思了一幅新民主主义的蓝图,为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建立基本理论框架,实践证明这蓝图副是正确。

所以,我们应该延续新民主主义奋进的精神;同时,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完善我们的民主制度,切实保证民主民权,从自己开始,努力学习,坚持实践,为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