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99-100,可能性。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CAI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还记得足球比赛开始前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演示:如下图情境(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

师:请观察图片,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师:同学们说得对,他们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的,那么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评析: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浓厚。

]应变预设: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认为不公平,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二、探究新知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师:刚才有人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看这种方法到底公不公平,好吗?师:在开始实验之前,同学们要弄清楚实验要求哦,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抛硬币4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如下表);3、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师:弄清楚实验要求了吗?老师想问大家,第2条中的相关数据是指什么?你们打算如何得到这些数据?师:很好,我们要得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老师建议你们最好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那就动手开始实验吧!应变预设: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有的小组抛硬币的方法没有掌握好或统计方法不科学等情况,教师巡视时适时给予提醒或帮助。

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师:对,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接近吗?师: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全部小组的实验数据加起来,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还接近吗?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分别求和。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

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很接近。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

师:我们做过了实验,观察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师:对,它们的可能性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它们相同吗?应变预设: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用50%,,,等分数表示,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教师要加以引导。

师: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评析: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三、应用拓展1、师:刚才的学习,你们表现得很棒,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会不会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师:好,请看第一题,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出示教科书练习二十第1题)师:这么多同学举手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该叫谁回答了。

这样吧,我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叫红组、黄组、蓝组,设计一个转盘,转盘上的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相应颜色的组就获得答题资格,答对就奖一面红旗,看哪个组的组红旗多就算赢,好吗?课件出示方案一(如下图):转盘上红色占一半,蓝色、黄色各占。

方案一师:你们觉得这个转盘设计得公平吗?师: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师:就按照你们的修改意见,改成三种颜色各占的转盘。

课件出示方案二(如下图)。

方案二师:设计好转盘后,我们就开始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来回答第一题,好吗?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2、师:恭喜你们获得了第一面红旗。

我们看下一题,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再在小组中交流。

转动转盘,决定谁回答。

3、师:看来难不倒你们,继续看下一题,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呢?(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再在小组中交流。

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4、师:请看下一题,6个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

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课本练习二十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5、师:今天的智力大比拼到此结束。

看看哪个组获胜?师:如果我们的智力大比拼继续下去,一定是这个组获胜吗?师:为什么不一定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吗?[评析: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体验游戏的公平性,再次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等可能性的。

]四、收获与感受师: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你们对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板书设计:可能性正面朝上抛硬币可能性是相同的,都是反面朝上公平[总评]本课教学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点:1、在活动中领悟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让学生经历抛硬币(40次),抛长方体等实验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正确地处理了教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重活动,更重思维含量!多次引导学生透过游戏展开思考,把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2、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足球比赛、抛硬币实验、飞行棋游戏、转盘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能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透过这些常见的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喜欢数学。

使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转盘开展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应用拓展新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精品教案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知识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例3图: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破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配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 ×1.2)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师:0.8×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小数乘小数应该如果计算呢?(上节科我们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现在这题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呢?)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2)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因数1.2扩大到它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因数0.8扩大到它的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到它的。

(3)观察一下0.8×1.2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当成整数来计算,得出结果后,在根据因数小数位数,给积点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课堂练习】P4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

(A)板书出示 6.7×3,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想一想,这题小数乘法是怎么计算的?学生总结归纳后,老师在总结。

(B)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板书:0.56×0.04,这题根据刚刚大家得出的结论,积应该是几位小数?(4位),请同学们竖式计算。

结果学生将小数按整数计算出来的积是三位整数,出现了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老师放手让学生讨论,积的小数点应该如何点?点在什么地方?最后看书。

【课堂练习】(1)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课堂练习(1)P4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

(2)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3) P8 第7题(4) P7第4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小数乘小数(这里分成大于1和小与1的小数)两种情况,这个对于判断计算结果也是很有帮助的,考题一般是以比较小数乘法积的大小出现的。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内容:P6页的例5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教学难点:1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2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