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要求1、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古典的农业区位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近代的中心地理论以及多区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区位理论等,同时使学生把握区域经济地理的相关理论,如区域经济结构与组织理论、区域经济进展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以及经济地域系统理论等,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经济地理研究方法和经济地理研究的新进展等理论内容。

2、要求(1)要求把握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重点把握古典的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和近代的中心地理论;(3)要求把握多区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区位理论;(4)要求把握区域经济地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如区域经济结构与组织理论、区域经济进展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以及经济地域系统理论等;(5)要求把握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相关理论;(6)要求把握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差不多方法及理论新进展等。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经济地理学进展概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进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

2.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4学时)经济活动区位的差不多概念,要素供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市场需求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交通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

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学时)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其它工业区位理论(理论假设、要紧思想、实践应用)。

4.中心地理论(4学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进展,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5.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3学时)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企业空间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点6.跨国公司区位(3学时)跨国直截了当投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进展的阻碍。

7.区域的结构与组织(4学时)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空间结构,都市与区域关系,农村工业化与农区进展,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8.区域经济进展(3学时)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9.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3学时)区域间经济进展关系理论,区际联系,区域经济差异与和谐。

10.经济地域系统(4学时)经济地域系统的差不多特点,经济地带系统,经济区系统,都市地域系统,规划区系统,地缘经济地域系统11.经济活动全球化进展过程及阻碍因素(3学时)经济全球化进展历史,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因素,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经济活动全球化进展趋势。

12.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3学时)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服务产业。

13.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阻碍(3学时)新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全球化与当地化,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阻碍,进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14.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2学时)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经济地理部门分析方法,经济地理区域分析方法,经济地理信息系统15.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3学时)新产业区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

三、说明理论讲授:48学时适应专业及层次:地理科学本科举荐教材及参考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华东师大出版社《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刘再兴:中国物价出版社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运用多种理论思维和实践视野,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差不多范畴,把握经济活动的“ 区域综合、空间差别和空间分异” 等空间性质,能够对社会经济的空间内涵与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熟悉学科的演化过程与进展特点,了解当代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领域及其相关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的教学内容要紧包括五部分:导论(研究对象、要紧研究内容,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宏观尺度的经济地理学(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阻碍、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及其阻碍、全球产业链与国际产业转移);中观尺度的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的演化机制、产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产业集群与新产业区);微观尺度的经济地理学(传统经济区位理论、基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的生产要素配置问题、制造业跨国公司进展及其全球性布局、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进展与布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在教学方式上,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理探讨与应用创新相结合。

全部课程设计为若干个重要主题,每一主题先从相关概念定义入手,引出每一主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依据相关的核心内容逐层展开分析(包括不同论点的综述、权威观点的介绍、典型案例的比较等等)。

在实践环节上,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进行重要的主题讨论和富有特色的主题实习,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参考教材: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1.Stoper M.The regional world: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economy[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72.FUJITA,MASAHISA,etl.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M].The MIT Press,19993.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G.L.克拉克,M.P.费尔德曼,M.S.格特勒.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五、考核方式与评判结构比例1. 平常成绩占40%,通过爱好小组、课程论文、课堂讨论、野外实习等形式评定。

2. 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导论(4学时)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进展中的作用第四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第五节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本章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意义、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地位本章难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第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进展进程及要紧特点(6学时)第一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进展进程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因素第三节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要紧特点第四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经济效应本章重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特点与经济效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因素本章难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效应第三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响应(6学时)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历史演变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要素分工的进展第三节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进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四节全球化背景下的区际竞争与合作第五节全球化下区际经济差异与和谐本章重点:当代国际分工的差不多特点、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进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全球化背景下的区际竞争与合作本章难点:要素分工和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内涵、全球化时代的区域间相互关系第四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6学时)第一节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第二节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第三节全球纺织工业的空间布局第四节现代服务业进展与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本章重点:全球化的深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全球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和纺织工业的空间布局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及其对全球经济空间格局的阻碍本章难点: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机制、汽车、半导体和纺织工业不同的产业转移特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进展与世界都市体系第五章经济区与产业区(6学时)第一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第三节中外新产业区的相关理论第四节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本章重点: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概念、区域经济增长的经典理论、中外新产业区的研究进展、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进展的阻碍本章难点: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系第六章区域结构及其进展(6学时)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第三节都市与区域关系第四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进展第五节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本章重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都市对区域进展的作用、农村工业化本章难点: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第七章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4学时)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差不多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样阻碍本章重点:区位的内涵、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本章难点:不同时代各区位阻碍因素的作用机制第八章经济区位理论(6学时)第一节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第四节现代区位论本章重点:新古典的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本章难点:新古典区位理论的研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行为区位理论第九章现代企业区位理论与实践(6学时)第一节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第二节跨国公司的直截了当投资及其区位选择第三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模式本章重点: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跨国公司直截了当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或地区)经济进展的阻碍本章难点: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模式第十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4学时)第一节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第二节我国经济地理学的进展现状和问题第三节以后经济地理学进展的要紧前沿本章重点: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我国经济地理学的进展现状和问题本章难点:经济地理研究的现代方法七、教学时数分配3学时/周,共计54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