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科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国际经济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三、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高等院校、不同学者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够说,有多少种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就有多少种观点、目前,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有100多种,仅在我国境内以中文发行的就有40多种、我们的安排是,除绪论外,国际经济学内容分五篇,20章。

前三篇为国际贸易部分,后两篇为国际金融部分。

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

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三篇:要素国际流动。

第四篇: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第五篇: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

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战后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而且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辨别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整个体系有明确的掌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2、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必定性以及国际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依照这些贸易理论而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3、要求学生认识到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要求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本质尤其是货币在各国之间流动主要反映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上流动如此的本质,了解这种流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产生的影响进而对该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

5、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资本原始积累以来以国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国际生产关系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未来,掌握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前景、6、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国际经济定性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一些方法论上的准备。

特别是对哪些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本课程的学习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的进一步发展服务、7、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国际经济学的保证。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科学,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要特别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关于那些学过西方经济学,又把它还给老师的学生,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估计是您重新翻开经济学教科书的最好理由。

要正确理解各种原理和原理的说明方法,以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课时及其分配1、绪论(2学时)[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 国际经济学的特征[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5]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6]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错误!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主要差别及其自身的特别性,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研究领域、错误!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历史发展、2。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1]生产估计性曲线[2] 社会无差异曲线[3] 基于生产估计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分析[4]基于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分析[5]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生产利益[6]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7] 国际贸易的起因[8] 相互需求方程式[9]提供曲线由贸易三角形推导提供曲线[10]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提供曲线[11] 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12] 米德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基本要求:\o\ac(○,1)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采纳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错误!重点掌握生产估计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相互需求方程式,提供曲线,贸易均衡价格。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贸易利益及其分解,米德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3。

古典贸易理论(2学时)[1]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2]李嘉图模型基本结构[3]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4]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5]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2重点掌握李嘉图模型中生产估计性边界的形状,开放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的决定,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形态,贸易利益的说明。

4、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4学时)[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2]H-O理论[3]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4] H-O定理的验证与补充[5] 罗伯津斯基定理[6]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7]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与悲惨增长[8]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基本要求:错误!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角度、要素丰富和要素密集度的基本概念,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错误!重点理解要素禀赋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密度与比较优势和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理解国际贸易中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过程,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及推论、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证明、5、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2学时)[1] 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

[2] 特定要素模型。

[3] 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4]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5]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

[6]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基本要求:错误!了解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o\ac(○,2)重点掌握特定要素模型,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6、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4学时)[1]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2] 国家间收入水平关系与国家间的贸易紧密程度关系。

[3]技术差异与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的不同作用。

[4]按技术变化的特征划分产品周期的时期。

[5] 产品周期的不同时期决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与比较优势的转移、[6]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基础、比较优势的转移课堂小结基本要求:错误!了解需求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了解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和产品周期的概念、错误!需重点掌握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时期比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

7。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学时)[1]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2]静态规模经济与动态规模经济[3]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ﻩ[4]动态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5]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6] 产业内贸易理论基本要求:错误!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开放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

垄断竞争模型的短期、长期均衡条件。

错误!重点掌握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的区分。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开放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

垄断竞争市场、差异产品。

垄断竞争模型的短期、长期均衡条件。

市场规模与差异产品的数目、产量之间的关系。

开放下国际分工格局、产业内贸易。

8。

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2学时)[1] 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2] 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3]国内生产附加值与有效保护率,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4] 配额的经济效应。

[5] 出口补贴的作用、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6] 倾销与反倾销、基本要求:错误!了解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作用,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倾销与反倾销。

错误!重点掌握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国内生产附加值与有效保护率,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

9、贸易保护的依据(2学时)[1]最佳关税论。

[2]幼稚产业论。

[3]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4]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5] 出口供给弹性、进口需求弹性与关税的分担。

[6]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

[7]征收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基本要求:错误!了解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充分认识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对贸易政策指定的影响、错误!掌握最佳关税论的适用条件、最佳关税的来源;出口供给弹性,进口需求弹性与关税的分担,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征收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重点掌握判定幼稚产业的三种标准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2学时)[1]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关税同盟理论。

[3]国际卡特尔。

[4]贸易创造。

[5]贸易转移、[6]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7]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

基本要求:错误!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特征,以及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的概念,了解国际卡特尔及其定价机制。

错误!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理论,并能运用这一理论对现实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

11。

要素国际流动(4学时)[1] 间接投资与直截了当投资的区别。

[2]资本酬劳差异与国际资本流动。

[3]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析、[4]资产组合与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

[5]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6]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

[7] 技术国际转移。

基本要求:错误!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或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影响、错误!重点掌握资本酬劳差异和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向的关系、资本和劳动流动效应的分析方法,国际资本流动利益分析,资产组合与国际资本双向流动,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

12、国际直截了当投资与跨国公司(2学时)[1]企业特定优势的来源[2]交易成本与交易内部化[3]区位因素与国际直截了当投资[4]企业国际化方式的类型[5]企业国际化方式选择的数量分析[6] 跨国公司的经济效应基本要求:错误!了解国际生产的三种方式及企业选择各种方式的条件;了解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含义及邓宁的折衷理论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