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组织的含义广义的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指的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地社会群体。

如政府、企业、学校、意愿、银行、社会团体等(二)、组织的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入的成员目标认同;明确权利义务;明确组织边界;强化归属感明确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二、组织类型与特征(一)、组织类型1、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以帕森斯为代表)经济生产组织: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组织,如实业公司政治目标组织: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利的组织,如政府机关整合组织:调节冲突的组织,减缓社会冲突、进行社会控制,如法庭和法律职业实体模式维持组织: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组织,教化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文化、维持原有的制度和模式。

如学校、教会2、根据组织中的权威性质对成员的控制方式(艾森奥尼)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以强迫手段使成员服从,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军队功利性组织:通过金钱和物质报酬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如工商业企业(经济利益工具)规范性组织:用规范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通过规范内化实现对成员的控制,如宗教组织3、从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进行分类(以布劳为代表)互利组织:以组织成员的互惠为目的,如工会、政党、俱乐部服务组织:以向顾客和社会中该类组织直接相关的人提供专业性、良好的服务的组织。

如医院、学校社工机构、律所等经营性组织:盈利性组织,如公司、银行等公益组织:以一般公众为受益对象的组织,如政府机构、邮局等(拓展)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长链组织(流水线;工序等);媒介组织;集约组织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如医院、企业等所有组织)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否有正式的分工)(二)、组织的特征与初级群体相比,组织有如下特点: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非情感关系规范的互动形式复杂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分工成员资格可替代性强三、组织与现代社会(一)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现代社会组织的特点(表现):组织大规模出现,且结构复杂化、多样化社会分工发达,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形成了负责的组织体系(二)现代组织的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关系重构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一)、组织目标1、组织目标的含义组织目标:时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组织目标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测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包括:有效性、效率、人文关怀、人道主义2、组织目标的类别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长期目标和次要目标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适应环境还是改进、提高效率)外向目标和内向目标满足其他组织的要求vs满足成员和部门的要求3、组织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依据(实现人们期望的某种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标尺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二)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及各构成部分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确立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包括组织构造体系、权利关系体系、内部沟通网络以及职位系列2、组织结构的类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组织结构经历了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演变直线型组织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密、信息交流少。

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厂长——车间主任)职能型组织(法约尔模式)借助职能系统直接向下级的行政单位下达人物和命令、权力集中、命令统一、信息交流多、控制严密。

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组织(总经理——各部门经理——下面还有各个主管)直线——职能型组织直线制和职能制的结合。

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主管的统一领导,也注意发挥职能系统在装也、技术方面的作用。

适用于单一、销量大、决策信息较少的企业,大中型企业组织较普遍采用事业部型组织集中决策,分散经营,风险多元化,反应灵活,权力适当下放。

适用于规模庞大、产品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有助于培养人才。

适用于中等规模和中等数量产品线的组织,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部门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时网络型组织结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市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型组织结构。

在需要时进行生产外包,对外购买部件,其核心是一个小规模的销售公司,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制造、销售或其他重要业务经营活动网络型社会组织主要特征:等级结构弱化,中间层逐渐消失组织功能多元化和全能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信息和人员流动性增强组织规模小型化,结构弹性加强(三)、组织结构与社会结构组织结构具体表现着社会结构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组织是一种具体的社会社会结构对组织结构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影响着组织结构的格局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会对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组织是认识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二、组织的结构分析(一)、组织的正式结构组织的正是结构是指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理性设置,并由组织的规章制度正式规定的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包括规章、法则、内部细则、命令、达到目标的时间等(二)、组织的非正式结构组织的非正式关系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以共同的爱好、观点、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成员互动中逐渐形成,是正式结构外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布劳认为,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包括两种:一种是将血缘、地缘、同学或故旧关系带入组织,形成群体,或因组织成员的共同兴趣而形成某种群体另一种是在正式的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的群体第三节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一)、组织管理理论的演进组织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组织管理理论1、理性系统组织理论时间:20世纪初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等主要观点:把组织看作追求特定目标的理性行动者,认为组织的效率源于组织成员的理性;将组织看作与外部环境无关的或封闭的如泰罗提出的“经纪人”假设2、自然系统组织理论时间:20世纪30年代。

在批判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中形成代表人物:梅约;马斯洛;赫兹伯格;麦克格雷戈等主要观点:组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工具,而是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结构。

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的非正式关系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3、开放系统组织理论时间:20世纪70-90年代代表流派: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组织环境理论等主要趋向:研究注意力从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环境,组织被当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加以研究4、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以来代表流派:决策理论;组织经济理论;社会网络学派;法国学派等研究取向:认为组织是行动者的系统。

在承认有限理性的前提下,重点探讨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结果(二)、组织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1、组织理论来源于组织管理实践(理论是经验的凝练)2、组织理论有力地推动着组织管理实践的发展。

理论指导组织管理实践,促进着组织管理实践的完善二、家长制与科层制(一)、家长制家长制源于佳通、家族等血缘群体。

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是前资本主义阶段比较普遍的管理方式。

建立在家长式的权力和夏季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及信赖基础上的、实行家长式管理的组织特点:组织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组织上层,组织最高领导人独揽大权组织领导人把组织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容别人干涉组织领导人和管理者凭个人经验对组织进行管理组织管理行为具有较大随意性组织中缺乏严格的办事规则,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或正式的组织规则会服从于领导者个人意志(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责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量才用人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是依附于个人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为官僚主义。

从管理主体角度看,无论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可能产生官僚主义的问题家长制官僚主义的表现:于是推卸;互相扯皮;敷衍塞责;热衷谋利;不关心下级;一言堂;命令主义等科层制官僚主义表现:浮夸习气;墨守成规;缺乏灵活;繁文缛节;文牍主义;例行公事;文山会海如何发挥科层制优势,避免其弱点,是组织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要探索的重点课题三、组织文化与组织管理(一)、组织文化及其功能1、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是在组织长期运行和发展中形成的、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习惯及与此相连的经营理念组织文化包括价值观念、组织意识、管理方式、组织规范、组织英雄人物和组织形象等方面2组织文化的功能促进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并促使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增强成员集体意识,有利于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促进组织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博取外界良好评价,发挥宣传作用,促进组织团结和发展支持组织在竞争中良性发展(二)、组织文化的形成与建设1、组织文化的形成通过组织成员的共同活动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组织创始人、领导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风格具有重要作用2、组织文化建设组织领导人有远见、催人奋进的组织发展目标、率先垂范;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和肯定新的经验;团队建设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形成,组织管理经验的积累塑造着组织文化。

优秀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四节当代中国组织一、组织历史(一)、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简况1、中国封建社会的组织小农经济,农业社会,工商业组织、社会组织发展迟缓,政府组织发达的“双规政治“中央集权政府组织体系→上层:官制系统县级政权以下农村的宗族、家族组织→基层:地方管制/族长或者乡绅控制2、中国近代社会的组织(1840年以后)政府、企业、文化和医疗组织受西方影响的发展和变化:政治组织变迁(推翻君主专制)经济组织发展(兴办实业)民间组织发展(社会救济,农村发展,生产互助组织)自愿结社团体弱化(宗族,茶馆,同乡会,帮会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组织发展政府组织体系建立:政府组织现代经济和社会管理组织建立(1)、50年代初期:政府;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人民公社;(2)、50年代中后期:单位组织;人民公社(3)、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现代企业,中介组织,街道办和居委会;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家庭企业,村委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