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肉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肉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肉瘤概述肉瘤(sarcoma)为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这些肿瘤表现出向某种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骨和软骨组织等。

这里讲的肉瘤指的是西医上的肉瘤,与中医上所说的肉瘤不同,中医上的肉瘤相当于西医中的脂肪瘤,应注意两者的不同。

肉瘤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可表现为肿块、疼痛等症状,其作为恶性肿瘤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英文名称:sarcom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肿块、疼痛、发热、骨折、消瘦。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其可能跟化学、物理、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B超、CT、MRI、RET-CT、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如发现身体有肿块发生,应及时就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肉瘤的发病特点三、肉瘤的病因病因总述:同其他肿瘤一样,肉瘤的病因也不明,其可能跟化学、物理、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基本病因:1、相关致病因素(1)化学因素:化学致癌物种类繁多,目前认为对人类总的癌症风险而言,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是香烟中的多种致癌物质。

除香烟外其他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燃料和有机合成物、某些食品成分等。

此外,人体本身的某些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反复组织损伤等,也可以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氧自由基。

(2)物理因素:目前为止已经肯定的物理致癌因素主要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和一些矿物纤维(如石棉纤维)。

(3)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遗传易感因素:目前认为,绝大多数肿瘤由环境因素引起。

而对于暴露在同样环境中的人,有的人发生肿瘤,有的人不发生,其中可能是个人遗传特征中的肿瘤易感性在起作用。

2、发病机制(1)机体内易感细胞在内外因素的长期协同作用下,可引起遗传物质改变,导致基因水平突变和功能调控异常,从而促使细胞异常增殖发生转化而形成新生物。

(2)肿瘤细胞失去正常生长调节功能,具有自主或相对自主生长能力,当致瘤因子停止后仍能继续生长。

危险因素:1、皮肤过度暴露于日光下,长期接触射线。

2、长期接触燃料、皮革、橡胶、塑料、油漆等化工产品。

3、长期淋巴水肿可能会增加血管肉瘤的风险。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肉瘤的症状症状总述:同其他肿瘤一样,肉瘤的病因也不明,其可能跟化学、物理、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典型症状:1、肿块位于体表或浅在的肉瘤,肿块常是第一表现,相应的可见扩张或增大增粗的静脉。

如肉瘤发生转移,可出现肿大淋巴结、骨和内脏的结节与肿块等表现。

2、疼痛肿块的膨胀性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刺痛、跳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

3、骨折发生于骨组织的肉瘤,可侵蚀皮质骨而导致病理性骨折。

4、转移症状可表现为区域淋巴结肿大。

相应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

5、全身症状早期可表现为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常晚期可发生全身衰竭的恶病质表现,可出现极度消瘦、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极度痛苦等表现。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恶病质、远处转移等。

五、肉瘤的检查预计检查:医生首先会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全身体格检查,之后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CT、MRI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了确诊,医生还可能会要求进行病理检查。

体格检查:1、对肿瘤的发病部位、大小、外形、硬度、表面温度、血管分布、有无包膜及活动度的检查。

2、除了全身淋巴结的常规检查外,还应尤其注意一些可能的淋巴转移灶进行检查,如乳房肉瘤会检查腋下与锁骨上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1、血、尿常规为入院的常规检查,能够帮助发现机体可能存在的一些情况。

2、血生化检查骨肉瘤患者可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1、X线普通X线包括透视、平片、造影等方式,可用于观察肉瘤的形态及血管等;特殊X线显影术包括硒静电X线(干板摄影)和钼靶X线球管摄影,可应用于软组织及乳腺组织。

2、超声安全简便且无损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成功率可达80%~90%。

目前常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的声像图来帮助诊断。

3、CTCT具有理想的定位效果和较好的定性诊断能力,增强扫描可以明确显示肿块的大小、边界及其与周边各相邻组织的关系。

对于细小钙化、骨化及骨质破坏的显示优于磁共振成像;对于腹盆腔和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检查,CT增强扫描也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但其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仍不及MRI;对于早期发现肉瘤肺转移和胸腔积液,胸部CT检查可作为首选。

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患者容易出现腹腔转移,需要常规进行腹部CT检查。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透明细胞肉瘤和血管肉瘤患者容易出现头面部转移,需要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时,根据治疗的需要可以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损伤少、费用低和准确性高的特点。

4、MRIMRI具有较CT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又具备多平面扫描、多序列检查的特点,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增强扫描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血供及其与邻近血管神经干的关系。

肉瘤内某些特殊成分在MRI序列中有特定的信号特征,可以通过选择MRI的不同回波序列帮助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正确区分软组织肿块、手术后改变或术后复发等。

MRI是目前四肢和躯干、脊柱等部位软组织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手术治疗方案制订、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软组织肉瘤于MRI引导下穿刺活检定位更准确,可以避免穿刺到坏死、囊变和出血部位,提高活检成功率,但费用相对较高。

5、骨扫描骨扫描可显示全身其他部位骨骼的病灶,有助于诊断多中心骨肉瘤或跳跃转移病灶,对于判断化疗效果也有指导意义。

6、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全身其他部位病灶情况,了解有无转移病灶。

协助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判定。

病理检查:重要提醒如发现身体有肿块发生,应及时就诊。

目录流行病学病因症状检查诊断治疗预后日常饮食预防流行病学好发人群肉瘤好发于成年人,如骨肉瘤以青年人为多。

其他检查:暂无资料。

六、肉瘤的诊断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相关的检查可进行初步的诊断,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诊断依据:1、肿瘤的诊断肿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的是组织病理学的检查。

2、肿瘤的分期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有助于合理制订治疗方案,正确地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分期法。

(1)T是指原发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以此三项决定其分期,不同TNM的组合,诊断为不同的期别,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分期。

(2)根据病灶大小及浸润深度等在字母后标以0~4的数字,表示肿瘤发展程度。

1代表小,4代表大,0为无。

在临床无法判断肿瘤体积时则以Tx表示。

具体形式则如T1N0M0。

(3)肿瘤分期有临床分期(CTNM)及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期(PTNM)。

(4)各种肿瘤的TNM分类具体标准,是由各专业会议协定的。

鉴别诊断:暂无资料。

七、肉瘤的治疗治疗原则:肿瘤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三种手段。

具体治疗方案结合肿瘤性质、分期和病人全身状态而选择决定。

对因治疗:暂无资料。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1)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

(2)化疗方式包括诱导化疗、辅助化疗及转化化疗三种方式。

(3)毒副作用由于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增殖状态的正常细胞,所以用药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毛发脱落、血尿等。

2、放射治疗(放疗)使用X射线和质子等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局部广泛切除+辅助放疗目前是可手术切除、病理高级别肉瘤的标准治疗模式,放疗的疗效取决于肉瘤的病理类型和肿瘤负荷量。

其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乏力、厌食、失眠、皮肤黏膜改变、胃肠反应及局部照射组织产生急性或慢性放射损伤等。

治疗中必须常规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

发现白细胞降至3109/L,血小板降至80109/L时须暂停治疗。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1、消融治疗通过通电加热细胞,冷却液体以冻结细胞或使用高频超声波来破坏癌细胞。

2、姑息治疗(1)适应症:当控制疾病及延长生命的治疗无效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姑息治疗应成为主要治疗。

美国NCCN姑息治疗指南建议以下患者可考虑给予姑息治疗:未控制症状、严重并发症、中至重度与癌症诊断和治疗相关的不适、预期寿命6个月。

(2)目的:姑息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及减轻痛苦,提供所能达到的最佳生存质量,而不受疾病分期或其他治疗的限制。

(3)内容与方式:姑息治疗注重患者及家属对抗癌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期望,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患者维持生活的最佳状态,使患者及家属得到心理关怀,从而提高生活治疗。

包括心理干预、治疗癌痛、对症处理恶心与呕吐等症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等。

3、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顾与支持,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缓解,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改善。

使患者能安宁、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一般治疗:暂无资料。

药物治疗:1、分子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播散,主要作为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切除或部分转移性肉瘤的二、三线治疗。

可使用的药物有培唑帕尼等。

2、免疫治疗为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方法。

目前的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有三种,分别是细胞免疫疗法、抗体药物阻断异常免疫检查点疗法以及肿瘤治疗性疫苗。

相关药品:培唑帕尼。

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去除所有的癌细胞,根据肿瘤生长的范围以及性质的不同,所需要切除的范围也有所不同,手术切除的范围或肿瘤残留的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临床因素。

手术切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器官和肢体。

对早期局限性恶性肿瘤,应视为紧急手术。

对于体积小,生长慢,不造成任何症状的低度恶性肿瘤,可以定期检查,不必急于手术。

对于巨大、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或大血管而不能一次性手术切除干净的肿瘤,暂不手术,给予 2~3 个月术前化疗。

治疗周期:肉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八、肉瘤的预后一般预后:预后较差。

危害性:可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以及导致死亡。

自愈性:暂无资料。

治愈性:一般难以治愈。

治愈率:暂无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