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定资产的取得教案

固定资产的取得教案

固定资产的取得教案课题:固定资产的取得
教学目标:
1.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固定资产的取得途径和方法;
3.了解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计提折旧的基本原则;
4.能够运用固定资产的取得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1.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种类;
2.固定资产的取得途径和方法;
3.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计提折旧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1.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计提折旧的具体操作;
2.固定资产的评估和剩余价值的处理。

教学准备:
1.课本《会计学》;
2.实例教材及练习题;
3.计算器、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固定资产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种类(20分钟)
1.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2.介绍固定资产的种类,如房屋、土地、机器设备等;
3.实例分析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三、固定资产的取得途径和方法(30分钟)
1.讲解购买固定资产的途径和方法,如购买、捐赠、租赁等;
2.分析购买固定资产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3.指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实际操作。

四、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计提折旧的基本原则(30分钟)
1.介绍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如历史成本法、现值法等;
2.讲解计提折旧的目的和计算原则;
3.分析折旧基础、折旧率和折旧年限的确定方法;
4.指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五、实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
1.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对不同情况下的固定资产取得和折旧进行讨论和思考。

六、小结及课堂练习(10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复习
和巩固知识。

教学拓展:
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评估方法,并进行相关讨论和报告。

教学总结:
本节课讲解了固定资产的取得,包括定义和种类、取得途径和方法,
以及计量和计提折旧的基本原则。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操操作,学生对固定
资产的取得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黑板设计:
第一节课: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种类
-固定资产的定义: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长期持有并从中获取经济
利益的可见实体。

-固定资产的特点:长期使用期限、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货币
计量、取得和计量成本较大。

第二节课:固定资产的取得途径和方法
-固定资产的取得途径:购买、捐赠、租赁、自行开发等。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法:现金购买、信用购买、分期付款等。

第三节课: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计提折旧的基本原则
-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历史成本法、现值法、公允价值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基础:购买成本、评估价值等。

-计提折旧的计算原则:按照确定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计算折旧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