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头孢菌素序疗法
提出序贯疗法的背景
⑷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率增加:有报道,一组为全程静 脉治疗,另一组为序贯治疗。结果,全程静脉治疗组的 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另一组,但两组疗效及细菌清除 率无统计学差异。 ⑸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据统计,每年约一半的儿童 至少接受一种抗生素治疗;1/3的儿童一年使用抗生素3 次以上。在住院处方中,40%为静脉制剂,由于抗生 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耐药菌株 日益增多。 ⑹当前我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
1994年 开发出头孢地托酯(cefditoren pivoxil)。
㈠口服头孢菌素分类与特点
⑴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对β-内酰胺酶的 稳定性分为如下三代: 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地尼、
头孢妥仑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布烯。
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的特点:
(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 ①对G+菌(包括MSSA、肺炎链球菌等)
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②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奇异
变形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③对其余肠杆菌科细菌多耐药。
临床应用:
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和头孢拉啶等, 对敏感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和部分单纯中度 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尿 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达100%,而传统用药(氨苄西林等)仅为93%。
临床应用:
彭卫华等还对比了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头 孢布烯与第三代针剂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和头 孢曲松在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每日1次口服头孢布烯,临床有效率为 100%,7d治愈率为92%,与针剂(2000mg/d)抗菌 效果相似。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咽炎、扁桃体 炎和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头孢拉啶的 有效率约为90%,与氨苄西林+克拉维酸相 似。
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的特点:
(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①抗G-杆菌活性明显增强; ②对G+菌的作用与第一代相似或略低; ③新品种头孢丙烯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 活性优于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对链 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后两者相似。
1987年 第一个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克肟(cefixime)。同年 开发出头孢特仑酯(cefteram pivoxil)。
1990年 开发出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
pivoxil)。
1991年 开发出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地尼(cefdinir)。
1992年 开发出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布烯(ceftibutin)。同 年开发出头孢他美酯(ceftamet pivoxil)。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的特点:
(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地尼、头孢 妥仑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布烯等)
①对G-杆菌抗菌作用较强,优于一或二代; ②某些品种对G+菌亦具有优良的抗菌活性; ③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效果差; ④对厌氧菌也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如头孢托仑酯、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 等,可用于门诊或住院病人的中度细菌性感 染。对由耐药G-杆菌引起感染的儿童或老 年患者,病情虽属轻度但有发展为重度感染 可能时,亦可选用对该致病菌有效的第三代 口服头孢菌素治疗。
于序贯治疗,既减少住院费用,又减少院内 感染率; ⑷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⑸不需常规进行皮试。
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展的经纬
1962年 发现第一个临床应用的头孢菌素-头孢噻吩(cephalothin)
1967年 由青霉素转化获得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氨苄
(cephalexin)。
1969年 发明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孟多(cephamamdole)。
临床应用:
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上、下呼吸道 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 染和淋球菌感染。
口服头孢呋辛酯和头孢克洛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 试验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 有效率分别为94.18%和94.14%。 下呼吸道感染: 有效率分别为78%和76%,高于第一 代,但低于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 尿路感染: 有效率分别为88%和89%。
口服头孢菌素的序贯疗法
内容:
一、口服头孢菌素的分类 二、口服头孢菌素的序贯疗法 三、国内序贯疗法的研究进展
一、口服头孢菌素的分类
口服头孢菌素的优势
与头孢菌素静脉制剂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⑴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可减少患者痛苦; ⑵对于轻中度感染,可极大程度减少住院率; ⑶可用于术后预防感染,并可作为后续药物用
临床应用: 如头孢泊肟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 (李家泰): 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97.15%和90.10%; 泌尿系统感染,有效率为90.10%,; 外科和其它感染, 有效率为86.14%。 如头孢他美酯的临床疗效观察(Bryson)结果: 对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具有良好效果。 单剂量头孢他美酯1200~1500mg治疗淋病,有效率
提出序贯疗法的背景
⑴医疗费用增加:由于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 抗生素应用广泛,且静脉用药过多而造成患儿家长经 济负担过重。 ⑵医疗资源浪费:许多医生认为,约有20%以上的患 儿在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并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否则, 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增加院内感染的 机会。 ⑶增加患者痛苦:静脉用药较久增加患儿痛苦,且易 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㈠ 口服头孢菌素的“序贯疗法”
⑴序贯疗法的概念:
所谓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又被称为 “转换治疗”指的是经过相对短疗程(2-3d) 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改 善后,改为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
口服药物可以是与静脉抗菌药物完全相 同的口服剂型,也可以是同一族或抗菌谱相似 的另一种药物。
⑵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两类:
①原药型:具备可口服吸收的结构。
如:头孢氨苄在C7位上的苯甘氨酸类基 团;头孢克肟和头孢地尼在C3位上的乙烯基。
②前药型:
将口服不易吸收的头孢类药物(如头孢 呋辛、头孢他美等)制成其C2羧基的酯,即前 药,口服后在消化道经酶水解成原药而产生治 疗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口服头孢菌素的序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