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 中进一步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充分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
早在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
这种教育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
那么,让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接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地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下述价值追求: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中的独特作用;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地理学的美,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不断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渗透。
1 .关注地理环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地理与服饰、地理与饮食、地理与民居、地理与出行、地理与防灾减灾、地理与旅游、地理与疾病防治等,阐述其中所蕴涵的地理背景和原理,使学生认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唇齿相依,体会地理课程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 地理与服饰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喜欢穿长袍,戴头巾,服饰的颜色以白色为主。
因为阿拉伯人多生活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日照强烈。
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多米,一般日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20 C左右,又由于空气稀薄,日照强,气温日变化大,因此,独特的高原气候形成了藏族牧民的穿着特色。
(2) 地理与民居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屋顶平、墙体厚、窗户小、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的“平顶土房” ,这与西北地区光照强烈、降水稀少、温差大、风沙多有关。
南方西双版纳地区则形成了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干栏式“竹楼”、“木楼”等民居类型,这与该地区气温高、降水多有关,既有利于散热,又有利于迅速排除屋顶水分。
2 .关注地理与生产之间的联系,阐述地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
例如,农业、工业布局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
交通运输、贸易、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规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是学生步人社会后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其解决都需要运用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3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中已知的地理现象,分析其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或者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对提高生存能力的巨大意义。
例如,在学习地图中的方向时,不应仅局限于课本中提到的几种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野外如何确定方向(例如,立竿见影可判断方向;树枝通常南方密集而北方稀疏;树皮光滑的一面指示北方;等等)。
案例1 在生活中学用地理——“认识和使用地图”的活动活动:设计到游乐园去游玩。
给出游乐园游乐项目分布图要求:(1) 找出从游乐园正门到自己想游玩的项目(例如过山车、旋转木马等) 的最近路线。
(2) 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游乐项目,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路线。
(3) 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
拓展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时,还可以借助身边的地理事物,你能说出一些方法吗?小结:如立竿见影可判断方向;向日葵早上花朵向东而下午朝西;我国北方民居习惯坐北朝南;观察河流流向可以判断方向;等等。
案例 1 评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空间十分广阔,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事例很多。
本案例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和使用旅游地图的日常生活技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用地理知识引导生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本案例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体系,这也为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空间。
应当把大量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案例使用到教学中去,逐步建立乡土地理资源库,促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社会、观察周围的世界,这是落实“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有效策略。
案例2 如何把握“对生活有用地理” 的切合度——界的语言”教学过程设计(节选)导入:在人类的语言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著名作品,它们宛如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辰,启迪我们的智慧,伴随我们成长。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汉语名篇自不待言,《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千零一夜》等名著被翻译成中文后在国内广为传播。
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著最先是在哪种语言环境中完成的吗?还能举出其他一些名著吗?一、世界主要的语言及其分布教师承转:据统计,世界上有6000 多种语言,那么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哪些?学生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 ,回答:1 .找找看,世界的六大语言分别是哪些?2 .分别指出上述六大语言的主要使用地区。
学生小结:世界六大语言及其使用地区二、语言的交际功能案例探究情境材料:20 世纪60 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墨西哥投放了一批汽车,取名为Chevrolet Nova。
一段时期后,虽经大力推广,但还是卖不动。
经过调查研究,才发现Nova 一词在西班牙语中是“跑不动”的意思,而墨西哥有大量的西班牙后裔。
探究问题: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矛盾和冲突。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事例吗?如何减少这样的冲突?承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很多外语词汇进入汉语,汉语也影响着一些外语。
你能否举出一些汉语与其他语言间相互影响的例子吗?三、语言的发展与保护小知识:人们可以举出许多汉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语言痕迹,比如,咖啡(coffee) 、沙发(sofa) 是汉语根据英语原词的发音转写成的借词;足球(football) 是根据原词的意译进行组合的;一些借词已经被汉语完全接受了,以至今天的人们在频繁使用“经济” 、“革命”等词时,甚至不知道它们是由日文的翻译借用而来。
思考讨论:1 .如何看待在民族语交谈中夹杂外来语的现象?2 .面对外来语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你持什么态度【案例2 评析】本案例的优点很多,例如,不再把语言的学习局限于主要语言及其分布等基础知识上,而是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赋予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
(1) 教学材料的选择注意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
例如,选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墨西哥投放了一批汽车却滞销的事例,将学生司空见惯的、不经意的一些语言现象戏剧化,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性,突出语言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2) 教学内容的设计反映出一定的哲学思想深度。
例如,通过汉语与其他语言相互交流、渗透的事例,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动态开放、积极进取的语言观,为教材中貌似孤立的语言知识赋予巨大的社会学意义,帮助学生认识语言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案例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较为明显,例如,怎样在学习过程中恰当体现“生活有用地理”这一理念,怎样在有限课时内协调教学重难点与教学内容拓展的关系等。
一般认为,体现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好能够更加贴近初中学生实际。
对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墨西哥投放了一批汽车却滞销的事例,是否可以更换成与初中学生生活更为接近、更容易引起共鸣的事例,如可口可乐中文译名的故事等。
地理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1. 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平时外出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总会遇到方向上的迷茫, 这时地理知识就可以用上了, 比如说白天利用太阳, 晚上利用月相, 还可以根据指南针等等. 2. 外出旅游时的应用我们平时有空闲时间就会去到外面放松下心情, 那么就得关心一个问题: 去哪里, 怎么去,有什么好玩的, 这些都是地理方面要应用到的. 3. 城市建设的应用一个城市的建设首先就要有一个规划, 那么这个规划就要考虑到交通河流, 气候,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是地理上要考虑的.4. 工业和农业的应用工业的分布要看工业的类型, 污染重的工业就要考虑到是否位于河流的上游, 是否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 还要考虑到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等. 农业上要考虑温度,降水,土壤肥力状况,市场等,这些都和地理有关.5. 交通上的应用事实上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地理密不可分, 公路要考虑到是否通过主要居民地, 当然, 过境干线就不要通过城区, 铁路干线建设要考虑是否对沿线的经济带来发展, 还有的是专门来运输资源的, 如煤, 铁等; 机场的建设要求就更高了, 要与城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噪声污染, 场地一定要宽广, 平坦, 同时要考虑到排水等.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 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平时多注意观察, 就会有不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