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
辨证要点:该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 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 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主证病机分析
七情郁结 痰气凝滞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 有物阻,咯咳不出,吞咽 不下,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 或咳或呕
半夏(君药)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升 15克 厚朴三两 9克 茯苓四两 12克 生姜五两 9克 苏叶二两 6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 三夜一服。 主治: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病机:七情郁结兼中上二焦寒痰停饮。 治法: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配伍特点
方中所用辛温之药皆归肺、脾经,主要治 疗中、上二焦寒痰流饮气郁诸病。 本方也可从三焦辨证的角度进行分析:上焦 苏叶辛宣芳化,中焦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 降,下焦茯苓淡渗利水。所治部位涉及上、中、 下三焦,病机为气郁、湿滞、痰阻。
使用注意
1、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
而无热者。 2、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 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 宜使用本方。
新药研制提要
梅核气因情志不遂诱发,多兼见咽喉不利, 新药研制时,可合四逆散疏肝理脾,加贝浙母 和桔梗祛痰利咽。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 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 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第四组成员;黄镝,李莉思,林雄,喻玄,肖辅, 刘晓茜,祝蕾,陈曦文,刘青霞
而作奔豚,本方加 桂枝以温经散寒。 气机郁滞甚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青 皮,疏肝理气之味,亦可合逍遥散加减。 气郁重于痰湿者,本方加大枣,名四七汤。[和济局 方] 呕吐较重者,本方加重半夏、生姜之量,或加砂仁、 白豆蔻、丁香,以降气止呕。 梅核气,本方加苏梗、白梅花、香附、郁金,以疏 肝理气化痰。
运用——临证加减(1)
呃逆,属肝气犯胃,气逆痰阻者,本方加柴
胡、白芍、青皮,以增强舒肝解郁之力。 恶阻,属脾胃虚弱,聚湿生痰,痰随冲气上 逆者,方加白术、红人参,取其补益脾胃之 力,以除痰湿之源。 风寒咳喘,本方加麻黄、杏仁、苏子易苏叶, 以止咳平喘。 泄泻,属寒湿者,加苍术、藿香之芳香以化 浊,以使寒湿解除。
厚朴(臣药)下气除满,散结降逆
茯苓
渗湿健脾
助半夏化痰
半夏 生姜 (佐药)辛温散结,和胃止
苏叶 厚朴
制半夏毒
芳香行气,理肺舒肝 助厚朴行气 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化痰散之功。
配伍特点 半夏厚朴汤属于表里双解、温散 水饮之方剂。生姜、苏叶辛温发散, 半夏辛温散结,厚朴辛温苦降,全方 含“辛开苦降”开郁散结之义。方中 茯苓,渗湿利痰,其性先升后降。除 茯苓甘、淡、平外,其余诸药皆具辛 温之性,符合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 温药和之”的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