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极化恒等式与等和线的应用-学生版
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 平方和的两倍•
思考1:如果将上面(1) (2)两式相减,能得 到什么结论呢?
对于上述恒等式,用向量运算显然容易证 明。
那么基于上面的引例,你觉得极化恒等式的 几何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 角线”平方差的丄.
4
即:;b = 4〔AC 2
-DB 2】(平行四边形模式)
极化恒等式
引例: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
你能用向量方法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 平方和 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证明:不妨设AB = a, AD = b,
贝V AC 二 a b,DB =a —b, ___ , 2 AC 二 AC 二 a b (1
)
.2 DB r 2 a ___ 2 ・ ■ 2 =DB 二 a — b • r r 2 -2a b + b
(1) (2)两式相加得:
ab =
;_a b
极化恒等式
思考:在图1的三角形ABD中(M为BD的中点),此恒等式如何表示呢?
因为AC=2AM,所以ai=|AMp-1|DB|2(三角形模式)
例1. (2012年浙江文15)在ABC中川是BC的中点
AM =3,BC =10,则AB T
AC =
BMC
目标检测
(2012北京文 13改编)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贝V DE DA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2.(自编)已知正三角形 ABC 内接于半径为2的圆O ,点P 是圆O 上的一个动点, 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 .
目标检测
2 2
(2010福建文11)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 中 上 =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
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最大值为()
A2 B.3 C.6 D.8
例3. (2013浙江理7)在ABC 中,P o
是边AB 上一定
点,满足P
°
B*AB ,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
4 7
PB 卩C HRB PC 。
贝
( )
A . NABC =90’
B . NBAC=90‘
C .
AB = AC
c
AC 二BC
例4. (20仃全国2理科12)已知ABC是边长为2 的等边三角形,P为平面ABC内一点,贝U
PA (PB PC)的最小是()
A. 2
C. D. i
课后检测
1.在ABC 中,BAC =60 若AB = 2 , BC「3 , D 在线段AC
上运动,DB DA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AB是圆0的直径,AB长为2, C是圆0上异于
AB的一点,P是圆。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则
(PA+PB)‘PC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____
3. 在ABC 中,AB =3 , AC =4 , . BAC = 60:, 若P 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P=2,则PB PC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2
4
-若点0和点F"0)分别是双曲线p-y^1(a 0)的中
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则
OP FP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 ______
5•在Rt ABC,AC二BC=2,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贝廿PC (PA PB)的最小
值是 ________ .
6.已知A 、B 是单位圆上的两点,O 为圆心,且
AOB =120o ,MN 是圆
O 的一条直径,点C 在圆内,且满 足0C
「0A (― )OB(0 — 1),则CM CN 的取值范围是
7.正ABC 边长等于3,点P 在其外接圆上运动,
则AP PB 的取值范围是(
)
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B . |-1,1
C 4,0
D . '-1,0
A •迟 3 B.
-2'2
C.
&在锐角ABC 中,已知B 二, 3
AB - AC = 2 , 则AB AC 的
A
丄纠
(2008折江理9)已知a,b是平面内2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9. (a — c) (b — c) =0,则c的最大值是()
<2
A.1
B.2
C..2
D.——
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系数的等和线
【适用题型】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表达式中,研 究两系数的和差及线性表达式的范围与最值。
【基本定理】
(一)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
已知若汕也=1,则A ,B ,C 三点共线; 反之亦然 (二) 等和线
平面内一组基底才A "O 及任一向量OP , Ot=C A 門(0冷阻,若点P 在直线AB 上或者在平行 于AB 的直线上,贝
I 」•」=k (定值),反之也亠' 我们把直线AB 以
及与直线AB 平行的直线 (2) 当等和线在0点和直线AB 之间时,
k (0,1);
(3) 当直线AB 在点O 和等和线之间时, (4) 当等和线过O 点时,k=0 ;
(5)
若两等和线关于o 点对称,则定值k 互 为相
反数;
和线。
(1)
当等和线恰为直线AB 时,
【解题步骤及说明】
1、确定等值线为1的线;
2、平移(旋转或伸缩)该线,结合动点的可行域,
分析何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3、从长度比或者点的位置两个角度,计算最大值和
最小值;
说明:平面向量共线定理的表达式中的三个向量的起点务必一致,若不一致,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
原则,优先平移固定的向量;若需要研究的两系数的
线性关系,则需要通过变换基底向量,使得需要研究
的代数式为基底的系数和。
【典型例题】
例1、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和OB,它们的
C 夹角
为1200,如图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
变动。
若= xOA yOB,其中X, y R,则x y的最大值是
跟踪练习:已知O为ABC的外心,若cos ABC,
原=為+庞,则…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____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两定点A,B 满足|OA|=|OB|=OA OB =2 ,贝y点集{PI O? = OA • mu R}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为
例3、如图,在扇形OAB中,AOB=6O0, C为弧AB上不与A,B 重合的一个动点,
OC =xOA yOB,若u =x ‘ y ( ‘ 0)存在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 .
跟踪练习: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中点,P为以
AB为直径的半圆弧上任意一点,
设XE = yXAD yAP ,贝2x y的最小值为
【强化训练】
1、在正六边形ABCDEF中,P是三角形CDE内(包括边界)
的动点,设= xAB yAF,则x y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为CD边的三
等份点,S为AM,BN的交点,P为边AB上的一动
点,Q为SMN内一点则x+y的取值范围
L
D N*M (含边界),若P^ = xAM yBN
3、设D,E 分别是ABC 的边AB , BC 上的点,AD 冷AB ,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
4、梯形 ABCD 中,AD —AB , AD = DC = 1 , AB = 3 , P 为三 角
形BCD 内一点(包括边界),= xAB yAD ,则 x+y 的取值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已知|OA F1,|OBF 3, OAOB",点 C 在 AOB 内,且
AOC =30° ,设 OC 二 mOA nOB ,贝 m 的值为 n
6、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P 为以A 为圆心,
AB 为半径的圆弧上的任意一点,设 A^^xDE yAP ,则x y 的最小值为
BE
誇 BC , 若 DE i AB 2AC ('1,'2为实数),则■ -2
7、已知 |OM|=|ON|=1,OP=xOM yON (x,y 为实数)。
若 PMN
为以M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贝U x-y 取 值的集合为 _________
8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OB,OC ,其中 1200 , OA,OC 的夹角为 300,且 |OA^OB|=1 , |OC 戶 2血,若 的 值 为
OA,OB 夹角为 OC = mOA nOB
10、已知O 为ABC 的夕卜心,若A(0,0), B(2,0), AC h, BAC
ii
、已知a,b
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且9、如图,A,B,C 是圆0上的三点,CO 的延长线与线 段BA 的延长线交于圆O 外的点D ,若 AO Y AB 」AC
.46 .4C - 4a 4 C
则对任意的正实数t , |C ta y 的 最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