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 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 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 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 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 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 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 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 将的时代背景 / 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 “贤人”的原因 / 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 义。
选修四题型特点
1、从命题特点看:命题依纲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 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历史人物特别是古代历史人物为 主;考查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影响、造成影响的原因以 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3、从考查目标看:考查能力目标涉及较广泛,层次也较高 一些。这一点可从设问的方式得出,如“概括”、 “指出” 、“评价”、“简评”、“说明”等。 4、从答案组织看:对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 、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 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 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 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 “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9分)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6分)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 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 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 ,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 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回眸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 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 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 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 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 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 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 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
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 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 ,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 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 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 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 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回眸
2013年 韩 2014年 包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 的背景 / 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 官员的原因 / 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5年 丘处机 2016年 高仙芝 2017年 季札 2018年 ?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 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 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 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 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 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 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 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 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
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
(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 谏的方式与时机。(6分)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 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 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 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 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 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