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评定

3-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评定

静态姿势:表现为站、坐、卧位的姿态.
动态姿势:行走、跑步以及其他运动和劳动的姿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姿势)
(一)重心线
人体一条假想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二)姿势评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应该从不同方向观察,患者尽量少穿衣服。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
(二)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驼背)
3.胸部畸形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位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到残端末端,每隔2. 5cm测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近端最膨隆处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远端最细部位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
测量点:分别从膑髌骨上缘起向大腿终端每个隔6、8、10、12cm处测量围度
4.小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股骨大转子
3.小腿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足跟末端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肢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2.前臂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双侧腋杖支撑站立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1.原发性姿势异常
2.继发性姿势异常
第二节人体测量
(测量注意事项: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进行,尽量穿单衣测量,事先矫正测量器械)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或钢卷尺,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的位置。)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4.胫骨内旋
5.砪外翻
6.爪形趾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1.肌肉长时间被牵拉,将变得薄弱。
2.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使收缩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下降
3.韧带长期牵拉变得薄弱和松弛,支持和保护关节的功能降低
4.关节一侧的关节和韧带支持减弱,导致关节稳定度降低。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4.腰椎前突
5.凹凸姿势
6.平背
7.骨盆后倾
8.骨盆前倾
9.膝过伸
10.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胸腰段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膝内翻(O形腿)
8.膝外翻(X形腿)
9.扁平足
10.高凹足(高弓)
(三)前面观
1.下鄂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测量点:肩峰外侧端桡骨茎突\中指尖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肩峰外侧端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肱骨外上髁
3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点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髂前上棘内踝或股骨大转子
2.大腿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残肢末端
二.肢体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处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用力屈曲
测量点: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处

使用教具
多媒体幻灯
相关学科知识
生理解剖
教学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残疾的定义.
2.常见致残原因.
3.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残疾分类.
第一节人体形态测量
1.形态
概念:指外在形态特征,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姿势:身体在自然状态下的体位,包括静态和动态姿势。
(三)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颈部的围度
2.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乳头上方和肩胛骨下角的的下方,绕胸一周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脐\12肋骨尖端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教案
姓名刘润芝_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9.12节次_1-2_
课程名称
康复评定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15康复治疗学本科1、2班
授课内容
人体形态评定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异常姿势及其影响
2、理解肢体长度测量及围度测量
重点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影响,肢体长度测量及围度测量
难点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影响
自学内容
测量点: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的最粗部分
小结:
1、上肢怎样测量?
2、下肢怎样测量?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10min
10min
10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