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一)平原区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 高差较小(地面横坡, 相对高差小于30m)。 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多为耕 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 网池塘多
一、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靠近城镇, 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与支线连 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等级变化) 4.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设计标准或设计水平
5.其它 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向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 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 向。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解决拟建项目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
技术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收集技术设计所需 的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制点和控制断面,采用纸上定线并进 行现场核对。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补充收集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 制点和控制断面,根据控制要素进行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对,测量放线,并 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平原区选线
(4)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就路线走廊、重要桥梁、隧道方案及 互通式立交的设置等重大事项作进一步协调,基本确定路线走廊方案。 (5)重点考虑路网结构布局合理、路线顺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 便区域交通出行、建设条件(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设环境及施 工难易程度等)、环境影响和占用农田、主要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路 线平纵面设计总体技术指标、公路养护、综合管理及运营效益、地方 政府及民众意见,综合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6)根据不同的路线走廊方案ꎬ在 1:1万地形图(大型控制性工程可采 用 1:5000地形图)上进行概略总体设计。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 隧道、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估算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 (7)推荐路线走廊方案及主要控制点,并推荐路线走廊方案主要技术 指标及工程规模。
(5)公路选线应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农用耕地, 选线应注 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 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6)对路线所经区域、走廊带及其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应进 行深入调查、勘察,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 泥沼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应视其对路线的影响程度,论证比选采 用绕避或穿越方案。 (7)路线布设应有利于特大地质灾害、特殊地基的处理和整治。 (8)公路选线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尽量避免穿 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资源保护地、地质公园等环 境敏感区(点),尽量避免切断动物迁徙通道。 (9)应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的文物。
三、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廊选择 1.路线走廊及其确定步骤
河流
低垭口
B
山顶
路线起、终点及重要控制点,一般是由政府和交通 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或地方建设需要指定的,在指定这些重 要控制点时,考虑的问题较宏观,对技术层面的问题考虑 较少。
将公路网规划所确定的路线起终点和控制点依次连 接,就是路线走廊的基本走向。走廊内的控制点间有不同 的连接方法,构成了路线走廊的可能方案。路线走廊方案 确定后,就决定了路线的大致长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施工难易程度和工程的基本造价等。
路线方案研究应补充调查、 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
(1)补充和加深对项目社会环境和建设条件的调查。 包括调查项目 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沿线城镇总 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沿线重大建筑物ꎬ农田、水利设施,环 境保护设施ꎬ电力设施,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区,进一步分析控 制路线走廊方案布设的因素,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协调ꎬ取得地 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式书面意见。 (2)补充和加深对项目自然条件的调查、测量和工程地质勘察。包 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 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等基础资料等。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
(1)应全面掌握路线所经区域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路线方案应 与沿线城市规划相协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2) 路线方案应服从公路网规划,并与其他铁路、水运、管道等各 种运输方式协调、互补,充分发挥公路的综合运输效益。 (3) 按拟订的控制点由面到带、由带到线、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 部进行多方案论证、多目标比选,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4)路线走向应顺直、短捷,在技术可行、工程量增加不多时,尽可 能连接更多的经济中心,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功能;应根据公路功 能和使用任务,全面权衡、分清主次,正确处理影响控制点的诸多 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因局部难点的突破引起主次关系变化 对整体带来的影响。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掌握选线和定线的原则和要求。 掌握平原区路线布局要点,山岭区沿河线、越岭线布局 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具体的解决方案;掌握平原区、山 岭区纸上定线的步骤。了解各阶段选线的主要内容与方 法,了解丘陵区选线、定线的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 理,与环境协调,满足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一、选线的重要性及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1、选线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工作。 2、选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安全、质量、投资,这种影响 在公路建成后不可改变。 3、选线是创造性劳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强调总体性,设计 人员应有全局观念。
① 整体式断面 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首选方案。 优势: 工程集中,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便 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幅较宽,对环 境破坏大,不可避免出现高填深挖,工程量大幅增大。
② 分离式断面 ➢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断面 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中线,但左右幅不在同一高度上 (纵断面设计高程不同)
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廊方案比选的步骤、方法 和要求
(1)针对初步论证拟订的路线走向方案和起终点、中间重要控制 点,充分听取沿线地方政府、交通主管、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部 门对路线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在 1:1万(或 1:5000)地形图上进行 走廊方案布设并进行研究分析,经优化、筛选、论证,选择路线走 廊方案和比较方案。 (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不同的起终点方案从路网衔接的合 理性、满足交通需求、工程投资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合理确 定路线的起终点。 (3) 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考虑安全、环 保、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等因素,选择线形均衡、纵坡平缓、行车安 全及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案。
第三节 设计阶段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选线
一、各设计阶段选线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 初步设计阶段 (1)收集的基础资料; (2)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推荐的路线走廊进行研究,提出推荐 的路线方案; (3)基本确定路线起、终点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面衔接关系; (4)基本确定一般路段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方案; (5)基本确定特殊路段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方案; (6)基本确定大型构造物路段的路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方案。
河流 B
低垭口 山顶
路线走向选择方法和步骤 三个阶段: (1)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包括:项目影响区域现状调查、项目影响区域 发展规划调查、项目区域建设条件调查。 (2)筛选可能的路线走向方案。包括:路线起终点及重要控制结点研究、 重要控制结点的选择(应考虑城市化水平、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生产 力布局、自然地理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路线走向方案的初步拟订 和现场踏勘等。 (3)方案综合比选。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路线走向方案综 合比选,推荐路线主要控制点及路线走向方案。避免仅从个别指标,如 工程量(经济)角度片面评价方案的优劣。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 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牵涉面广,问题复杂,相关因素较多,需要分 阶段分步骤进行,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路线方案的筛选、 比选与优化工作贯穿于从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到公 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 各个阶段 对路线方案的研究和工作重点有所区别。
各阶段的工作方法: 初步设计阶段应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展布在选线所需的不
同比例尺地形图上。根据公路等级选用现场定线、纸上定线或三维互动定 线。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一般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时宜采用纸上定 线。地形受限时应采用现场定线与纸上移线、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法。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法。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及景观要求高的公路宜采用计算机三维互动定线并现场进行核查。
二、选线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工作内容
1、方案选择:确定大的控制点,解决基本走向,选定“走 廊带”(宽带)。
2、路线布局: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局部性路线方案, 细化“走廊带”(窄带)。
上述两项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
3、具体定线:结合自然条件、工程、安全、经济等,把中 线落实到实地。
特点 1、范围从大到小 2、深度由粗到细 3、由轮廓到具体
确定路线走廊的步骤: 在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环境、建设条件和自然条 件等的补充调查; 对控制路线走廊方案布设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拟选可能的 路线走廊方案; 对提出的路线走廊方案,进行必要的实地踏勘和专业调查, 并听取有关部门意见; 对不同的路线走廊方案进行概略总体设计,估算工程数量, 进行投资估算; 通过路线走廊方案比选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