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
摘要:汉字,作为拥有最为悠久历史的象形文字,在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日益为字母取代时,依旧独立绽放。
这不能不归功于汉字本身的艺术化——书法。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契机及其得以繁荣的原因,从而了解真正意义上书法的产生,并简介历朝历代的主流书体,感悟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的独特视觉艺术之美。
关键词:中国汉字、书法艺术、书体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成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特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而汉字则是这门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表现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书法艺术面临着老树新生的发展机遇。
因此,研究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加深对汉字与书法艺术的了解,充分认识两者的地位和价值,对继承和弘扬先进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在崔立斌老师的《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一文中提到,汉字的书写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奇葩,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其一为汉字的艺术“基因”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
其二为书法家的意向书写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升华;
最后则是特殊的工具作用增添了书法艺术的光彩。
以我拙见,在三个因素中,若落实到汉字本身的特质,其一为重中之重。
除了中国书法,世界还有西文、阿拉伯文、拉丁文书法,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外的书法的艺术成就能与中国书法相比拟。
原因何在?他们的都是以音素为主的表音文字,表现非常有限。
仅是字母的重复使用与横向排列,而我们中国的书法是以中国文字为载体。
“汉字是“音节﹒表意文字”,其特质是以形表音表意,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汉字,可以使人感知其读音,领会其意义和内观其
形象三个方面。
”更深一层来说,“三位一体”的汉字中的形基于自然物像,我们的祖先利用象形、象事和象意等手段进行造字,如前仰韶、仰韶文化时期的“图画文字”和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把汉字与客观实在紧密相连,从而使汉字具有天生的美的元素与艺术“基因”。
另一方面,“形”的千变万化丰富了汉字的表现。
汉字不仅以其数量众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汉语大字典》(1993年版)收字约56000个)“称霸世界”,而且以其严格的字形(不可随意多笔少画,如:“大”字下添一点,变为“太”);简繁的结构(最简单的“一”字只有一笔,而最繁复的字达64画)以及多样的字势为书法艺术天地的“百花齐放”、“群芳争妍”埋下了坚实的基础,真可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总的来说,形体各不一致,字形千变万化,读音各异,表意不一的中国汉字,孕育了辉煌的久经不衰的历久弥新的书法艺术。
二、书法艺术发展的代表性时期
窃以为,先从了解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产生着手,再通过考察书法艺术发展的数个典型时期,从而进一步推敲书法艺术繁荣的原因更为稳妥。
“按书法的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把魏晋以前的书法称为“原书法”或“原艺术性的汉字书法”。
魏晋以来,书法进入“自觉时期”,所以由斯而后的书法才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或书法艺术。
”所以说,历史上的汉魏时期,当是判定书法之义的分水岭。
但这并不是说在汉魏时期以前的朝代的书法就不具备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如秦代书法,秦始皇虽暴虐残忍,但他实行的文字改革却带来了文字的统一和书法的辉煌。
他下令在官方文书中实行统一、规范的小篆书体,同时推行古隶,使秦代在短短十几年内,书法得以整合。
再说秦以后的“两汉书法”,具体可概括为:西汉是简牍书法的灿烂季节,东汉则是碑刻书法的辉煌季节。
其中汉代产生的楷书作为最末产生见形的字体,却是书体复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
这一时期,不仅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得以概念化的完善,而且产生了钟繇和王羲之两位伟大的书法家。
观察西晋时期的书法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上层士族还是属隶庶民,都已具备了强烈的书法艺术的自觉意识;艺术上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精神意蕴的涵容,都自然地倾诉笔端。
三、书法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一)统治者的政策
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走向繁荣,首先与统治者的政策及用人制度密不可分。
两汉时期,由于统治者注重书法教育,不仅产生了一大批“善史书”之人(即善书法者),而且大大推动了书法热潮的掀起。
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灵帝设置门学,使书法热达到空前的鼎沸。
至于唐代书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也离不开帝王对书法的重视。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开明君主。
大开书法之道,不仅研学书法,收集王羲之遗墨,而且设置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最高学府弘文馆,将书法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
还有隋朝书法走上南北融合的发展,与隋文帝重视书学不无关系。
统治者对书法艺术的重视,使书法的庶民化倾向日趋强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繁荣。
(二)社会形势
社会形势也是影响书法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
一说魏晋南北朝,这期间,政权割据,朝代繁复,经济衰微,社会秩序混乱且动荡不安。
但是,艺术与物质生产、社会秩序之间并不一定保持平衡,反而,这期间的文化思想非常活跃,为书法的发展酿浓了氛围。
而国家空前规模的大统一的唐朝,国运强盛,经济繁荣,无一不为书法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时代盛行的文化特征
以魏晋时期为例,该时期最突出的文化特征,一是门阀观念,二是玄学兴起。
两者”交相辉映”下,士大夫之间尽是一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机勃勃景象,给书法发展带来生机。
诚然,书法大家的影响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除前文稍有提及的王羲之外,初唐一如欧阳询,盛唐一如颜真卿、怀素,晚唐一如柳公权,都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砥柱性人物。
还有《中国书法思想史》中所提及的“书画院”等社会设施的完善,共同构成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秋子.中国书法史略[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