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八周语文周周清
一、选择(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芳草鲜美(xiān)俶尔远逝(chù) B.便要还家(yào) 罔不因势象形(wǎnɡ)
C.犬牙差互(chā) 寤寐思服(wù) D.曾不盈寸(zēnɡ) 黄发垂髫(tiào)
2.下面对诗歌的品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其岸势/犬牙差互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B.斗折蛇行折:折断C.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D.悉如外人悉:全,都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无论魏晋
C.日光下澈D.技亦灵怪矣哉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宫室、器皿、人物
C.此中人语云如有所语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7.(2018·荆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
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做出决定。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干支兼用法。
C.《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二、名句默写。
(12分)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式微》中表明受奴役者处于非人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青子佩,__________。
纵我不往,__________?(《诗经·郑风》)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3分)
五、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习题。
(11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B.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学则殆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