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芳烃的转化

4芳烃的转化


大分子烷烃加氢裂解、环 金属氧化物/ 生产航空 正构烷烃和 催化 烷烃加氢开环、芳烃加氢、 硅酸铝分子 煤油、柴 异构烷烃比 加氢 重质油 有机含硫化物、含氮化物、 筛或Al2O3 油、汽油 例相当高, 裂化 有机含氧化物、有机金属 载体 和气体 重芳烃很少 化合物加氢生产烷烃 烃类 C03、C04 热裂 和石脑 解 油 无 高碳烷烃裂解,同时伴有 脱氢、芳构化、结焦 乙烯、丙烯 基本有机 及丁二烯、 化工原料 BTX等
40
②温度
烷基化是放热反应,由热力学分析知道, 在较低的温度下有较好的平衡产率(50~ 200℃范围内,转化率达100%)。随温度 继续升高,乙基苯产率反而下降。温度的 高低还受其他因素的限制。
温度过高,催化络合物容易树脂化而活 性下降,超过120℃络合物则显著树脂化, 受AlCl3络合物催化剂稳定性的限制。
1 芳烃的来源
邻二甲苯 o-xylene
对二甲苯 p-xylene
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与乙二醇生产聚酯
间二甲苯 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腈 2 m-xylene 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邻苯二甲酸酐,进而生产增塑剂
3
一、芳烃的来源
(一)从炼焦副产粗苯及煤焦油中获取 粗苯 ,可分离得到苯、甲苯、二甲 苯,其中苯含量50~70%; 煤焦油,分离可得到苯系、萘系,蒽 系等芳烃。
1
主要内容
3.1 概述
3.2 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3.3 芳烃的烷基化及乙苯生产工艺 流程
2
三苯述 3.1 概
P97
下游产品
苯 苯乙烯、环己烷、苯酚、苯胺和 Benzene 烷基苯等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以苯、
甲苯 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丙苯、十二 异腈酸酯、甲酚、苯等 Toluene 烷基苯和萘等尤为重要。
6
二、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表2-3 来源 重整汽油 组分含量, %(质量) 裂解汽油 炼焦粗苯 不同来源芳烃馏分的典型组成%(w)
苯 甲47
30 19 7 11 33
65 15 5 <15
7
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芳烃间的转化 反应主要有: C8芳烃的异构化; 甲苯的歧化和C9芳烃的烷基转移; 芳烃的烷基化和烷基芳烃的脱烷基化 等。
25
以苯乙基化生产乙苯为例
假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等压热容CP不随温度 变化,烷基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P,可按下 式近似计算
5944 l g Kp 7. 3 T K P PC C Ph C 2 H 5 X 2 Kp 或 者X C Ph PC (1 X ) PC K P PC 1
环烷烃脱氢、烷烃脱氢环 Pt/助催化剂 催化 石脑油 化等生成芳烃的反应,及 重整 /Al2O3载体 烷烃异构化反应 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 正烷烃异构化反应、支链 分子筛催化 烷烃脱氢环化、环烷烃脱 剂 氢、烯烃脱氢环化或聚合 结焦、芳烃脱氢缩合结焦
催化 重质馏 裂化 分油
汽油、柴油、 生产高质 气态烃、焦 量汽油 炭
2. 反应特点 ⑴都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 具有相同的正烃离子反应机理; ⑵各类芳烃转化反应产物复杂,相互
之间存在竞争。
14
3. 反应机理
酸性催化剂提供质子(H+),反 应物芳烃和烯烃是对质子具有一定亲 和力的弱碱,能与催化剂提供的质子 亲合而形成正烃离子,其具有强的电 荷中心,即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 进一步发生各种类型的转化反应。
2 2 2
表.乙基化反应平衡常数及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PC2==1)
T (℃ ) 50 100 200 300 400 Kp 1.27×104 4.32×108 1.85×105 1.18×103 3.4×101 X(%) 100 100 100 99.9 97.1
500
2.45
71.0
27
从热力学分析可知,
常用AlCl3+HCl
⑶固体酸
17
①浸附在适当载体上的质子酸;磷酸 /硅藻土、 磷酸/硅胶。活性不如液体酸高; ② 浸 附 在 适 当 载 体 上 的 酸 性 卤 化 物 ; BF3/γAl2O3; ③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常用的是 SiO2-Al2O3,活 性较低,需在高温下进行; ④贵金属 - 氧化硅 - 氧化铝催化剂;主要是 Pt/SiAl2O3催化剂; ⑤分子筛催化剂;尤以ZSM-5分子筛催化剂性能 最好(不仅具有酸功能,还具有热稳定性高和性 选性等特殊功能) 。
18
3.3 芳烃的烷基化及乙苯生产工艺流程
芳烃烷基化或烃化是在芳烃分子中, 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所取代 而生成烷基苯的反应。
烷基化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制取乙苯、 异丙苯和十二烷基苯等重要的有机化 工原料。
19
乙苯
十二烷基苯
异丙苯
20
乙苯主要用途是脱氢制苯乙烯,苯 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重要单体。 异丙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 十二烷基苯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
31
苯的烷基化过程,由于同时还有 其它各种芳烃转化反应的发生,所
以,苯的烷基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
单烷基苯和各种二烷基苯、多烷基 苯异构体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32
3、烷基化催化剂 烷基化反应中副反应多,且产物 复杂,所以要求催化剂既对烷基化反 应有催化作用,又对多烷基苯脱烷基 反应有催化作用,常用的如下: ⑴酸性卤化物的络合物(液相)
烷基化反应在化学工业上被广泛 采用。尤其以苯的烷基化最为重要。
21
一、苯的烷基化
P122
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有二, 一是原料芳烃,二是提供烷基的烷基化剂。
22
1.烷基化剂
烷基化剂就是能提供烷基的物质,可采用 的烷基化剂主要有下面两种。
⑴卤代烷烃:是一种活泼的烷基化剂
各卤代烃活性顺序 RI>RBr>RCl>RF
按反应状态分类: 液相法 气相法
36
(一)液相法 1、传统的无水AlCl3法 (1)反应条件
烷基化反应结果主要受到原料配比、 原料纯度、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的
影响。
37
(1)反应条件
①原料配比
据图分析,原 料苯、产物乙 苯、副产物多 乙苯随乙基/苯 摩尔比的变化 情况。
38
为了获取较高产率的乙苯,须控制 适宜的乙基与苯的用量比。用量比愈 小,未反应的苯愈多,能量消耗则愈 大。 确定用量比时,要同时考虑苯的一 次转化率,产品乙苯的收率及设备的 生产能力和能量消耗,一般适宜的用 量比在0.5~0.6范围内。
T↑→KP↓→X↓,T在较宽范围内 增加对平衡转化率X影响不大,T增加 很多,即平衡转化率X明显下降,主要 因为有逆反应发生。 所以温度不宜控制太高,低一些好, 但同时要考虑反应速度。
28
⑵副反应 ①多烷基苯的生成
为了提高烷基苯的收率,必须选择适宜 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控 制原料苯和烯烃的用量比,以减少二烷基 苯和多烷基苯的生成。
41
温度过高,不利于乙烯的吸收,使反 应液中乙烯的浓度下降,影响反应结果。
反应温度低些,虽然有利于乙基苯生 成,但反应速度太慢,对反应进行不利, 尤其是多乙苯的烷基转移反应需要较高 的温度,以保证一定的反应速度,否则 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平衡产率。
42
考虑反应设备防腐蚀材料的耐热性能。
适宜的反应温度随所用催化剂活性高低 和反应物碱度(或反应性能)而不同。 若用AlCl3为催化剂,乙烯与苯烷基化温 度一般控制在95℃左右,丙烯为80℃。
43
③压力 压力对气液相反应平衡影响不大,根 据热力学分析,在生产操作的温度下, 烯烃在常压下已完全转化,为了克服液 床阻力,须稍加点压力。当采用的原料 烯烃浓度低时,为了提高反应设备的生 产能力,可在稍高的压力下操作。
44
(2)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①催化剂的用量及助催化剂的来源 催化剂AlCl3的用量: AlCl3 的纯度要求在 97.5~ 98.5% 以上, 必须无水, AlCl3 用量随反应温度不同而 变动,反应温度为 80℃ 时, AlCl3 用量不 应 低 10% ( 占 苯 质 量 ) 。 在 100℃ 时 , AlCl3 用 量 只 须 用 7 ~ 9% 就 够 了 , 通 常 AlCl3用量约为9~12%(因有损失)。
39
由于多烷基苯在该催化剂溶液中能 迅速进行烷基转移反应,故一般所生 成的多烷基苯循环使用,这样原料的 配比应当是原料混合物中烷基与苯环 的比例值。 烷基与苯环的比例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烷 基 被 吸 收 的 原 料 烯 烃 摩数 尔 循环多烷基苯的摩尔数 n 苯环 原料苯摩尔数 循环烷基苯的摩尔数 式 中n 多 烷 基 苯 分 子 中 的 平 烷 均基 数
34
⑵磷酸/硅藻土(g)—用于合成异丙苯中。 ⑶BF3/γ-Al2O3(g-s)
催化剂活性好,可用低浓度C2=,Xc2= 接近100%,有强腐蚀性毒性。
⑷ZSM-5分子筛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均较好,Xc2=达 100%,乙苯S>99.5%,可用15~20%低 浓度的乙烯作为烷基化剂。
35
二、烷基化方法
常用RCl,(C2H5Cl、C3H7Cl、氯代十二烷)
23
⑵烯烃:反应活性较好,且比较容易得到。
烯烃活泼性顺序: 异丁烯>正丁烯>丙烯>乙烯 常用的有C2=、C3=、十二烯 此外,醇类、酯类、醚类等也可作为烷基 化剂。
24
2.烷基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⑴主反应热力学分析 为了选择最佳催化剂和确定过程的最 适宜工艺条件,首先要对反应进行热力 学分析,即计算烷基苯生成反应的平衡 常数,进一步推算其平衡产率。 进行反应的热力学分析不仅具有理论 意义,且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因在烷基化过程中若HCl数量不够,会 导致反应不正常,及烷基化产物中多乙 苯含量增加。 HCl的来源生产上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 获得(见下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