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大学(624)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题库)

贵州大学(624)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题库)

贵州大学生物化学试题一、名称解释盐析: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透析: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每种蛋白质中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数目和组成进行排列,并进一步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前者我们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叫初级结构或基本结构。

变形: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组织和细胞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的某些物质堆积过多的现象。

复性: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变性的一种逆转。

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成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肽键:肽键,是指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脱水成肽时,羧基和氨基形成的酰胺键。

具有类似双键的特性,除了稳定的反式肽键外,还可能出现不太稳定的顺式肽键。

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减色效应: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指因高分子结构的改变,而使摩尔吸光系数增大的现象。

DNA的变性: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

DNA的复性: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Tm值: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分子杂交:确定单链核酸碱基序列的技术。

磷酸二酯键: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

变构酶: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这种效应称为别构效应。

具有别构效应的酶称为别构酶。

变构效应: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这种效应称为别构效应。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有不同的化学组成。

其中一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作酶的必需基团。

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酶原的激活:是指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称酶原的激活。

酶的共价催化:一个酶的或酶的一部分与催化剂形成共价键,然后被转移给第二个酶。

许多酶催化的基团转移反应都是通过共价催化方式进行的。

多酶体系:指催化机体内的一些连续反应的酶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反应链体系。

一般分为可溶性的、结构化的和在细胞结构上有定位关系的三种类型。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

酵解作用:α-氧化作用: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α-碳原子上,释放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α-氧化作用。

β-氧化: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α-碳原子上,释放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正氮平衡:正氮平衡即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时的氮平衡状态。

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负氮平衡。

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它是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体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得到,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

这类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

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一碳单位:一碳单位就是指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及亚氨甲酰基等。

尿素循环:又称为鸟氨酸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

尿素循环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式代谢途径,由H.Krebs和K.Henseleit于1932年提出。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

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

氧化磷酸化: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 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解偶联作用:所有破坏生物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即抑制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即解偶联作用.P/O比:当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给O2的过程中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实质是伴随ADP磷酸化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与消耗分子氧的氧原子数之比,称为P/O比。

转录:转录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

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

翻译:翻译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突变:突变(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

点突变: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

沉默突变:当点突变发生在基因及其调控序列之外,或使基因序列内一种密码子变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另一种同义密码子时,不会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因产物,因而不引起性状变异。

不引起生物性状变异的突变称为沉默突变。

回复突变:突变体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故亦称真正的回复突变。

密码子: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

单顺反子: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多顺反子:在原核细胞中,通常是几种不同的mRNA连在一起,相互之间由一段短的不编码蛋白质的间隔序列所隔开,这种mRNA叫做多顺反子mRNA。

这样的一条mRNA链含有指导合成几种蛋白质的信息。

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

二、简答题1、根据氨基酸的PK值计算Ala、Glu、Arg的等电点2、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有哪几种方法?3、何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4、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其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写出其结构通式。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有哪些?稳定因素有哪些?6、何为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二级结构?7、tRNA分子结构有哪些特征?8、酶作用机理有哪些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9、真核mRNA和原核mRNA各有什么特点?10、什么是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值有何意义?11、什么是酶活力?酶的比活力?酶转换数?12、何为酶的抑制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13、酶与非酶催化剂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14、试简述有机磷农药杀虫的生化原理?15、什么是同工酶?同工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有何应用?16、写出糖酵解的化学历程,原核细胞中一分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能净生成几分子ATP(32)。

17、试述TPP、FAD、FMN、NAD+、DADP+、CoA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18、试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来源、结构特点生理功能。

19、何为三羧酸循环?其有何特点?原核生物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化能产生多少分子ATP (32或30分子的)20、试述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

2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几大物质代谢的枢纽?糖代谢与脂代谢、蛋白质代谢有何联系?2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23、试述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计算一分子软脂酸经过β-氧化作用彻底分解为CO2和H2O 时,能产生多少分子ATP(96分子的ATP)。

24、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何异同?25、氨基酸降解主要有哪几种方式?有何特点?26、简述磷脂的代谢特点。

27、简述乙醛酸循环的特点。

28、氨基酸脱氨后产生的氨和α-酮酸各有哪些去路?29、二十种氨基酸在合成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碳骨架分别来源与那些代谢途径?30、叙述嘌呤环和嘧啶环合成时其各个原子的来源及合成过程的特点?31、比较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的分解有何不同?32、叙述嘌呤分解的过程,不同嘌呤分解的产物有何不同?33、构成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体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4、原核生物内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时,能产生多少分子ATP?(30或32和ATP)35、写出NADH和FADH2两条传递链的排列顺序及产生ATP的部位、抑制剂及作用部位。

36、DNA的复制和RDA的转录各有何特点?37、叙述原核细胞DNA的复制过程。

38、参与DNA复制的组分有哪些?主要有哪些修复方式?39、试述原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过程。

40、参与RNA复制体系的组分有哪些?41、RNA转录有何特点?需要哪些组分参与?42、mRNA转录后加工有哪些方式?43、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分为哪些阶段?叙述其主要内容。

44、参与RNA蛋白质生物合成的RNA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45、多肽链的折叠与加工主要有哪些方式?46、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原核生物有哪些不同?47、简述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对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