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稿
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传授运动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场地设施,选择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材分析
行进间运球在高中篮球的教材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好篮球的一项必备技术,特别是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篮球比赛能力,从而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并对发展学生速度、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功能。
三、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在各校开展较为普遍的一个项目。
但我校学生除部分
男生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外。
大部分学生接触篮球不多,由于明年高中体育加试增加了
技巧性较强的篮球运球绕杆项目的考核,所以我校积极购置篮球器材,目前场地比较
充足,在我担任的高一班级,把篮球教学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学期开始,
我主要教授了篮球球性练习、原地运球等基础技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篮球
的兴趣。
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喜爱篮球,积极地参与篮球运动。
学生在前几周的
课堂练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球性练习方法,学会了原地高低姿势运球,初步体会了行
进间运球,因此,本课主要是进一步巩固提高运球的技术和能力。
四、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在知道原地运球的基础上了解行进间运球的手法以及发力的方法,知1
道如何进行篮球的悉球性练习以及球性练习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90%以上学生慢速运球时做到运球
的后上方,落球于体侧前方,运球与步伐相协调、有节奏,60%以上学生快速运球时
表现出较好的控球能力;发展学生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主动地配合,努力学习;通过对动作自测自评
或互评、互相帮助与保护,培养学生自锻能力、团结互助精神及科学安全锻炼的意识。
五、重难点:
重点:运球部位、落点及对球的控制能力
难点:运球与脚步相协调、人球同速
六、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评价激励法。
教学中,尽
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量为学
2.学法:各种练习中,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采取尝试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学练过程中,学生以自学自练为主,小组练习与比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观察评价等能力,凸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七、教学流程
针对本课的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相互纠正,互帮互助
组织:(1)让两小组的同学集体相互示范一次。
(2)教师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运球是用手指不是手掌、高度不要高于腰,手腕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同时注意触球部位和触球点和全身协调、用力和方向的把握
(3)学生纠正动作,然后两人为一组,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动作。
要求:动作掌握好的同学教得要细心,动作掌握差的同学学习在虚心。
有争议的地方问老师
教法:巡回示范法,及时纠正法和鼓励表扬法。
2、游戏
组织:让小组长进行组织指挥
要求:每一小组成员都要积极认真参与游戏,对老师建议的游戏可以采用,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也可以自编游戏。
教法:积极参与学生游戏,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注意事项:在游戏当中不可以推、拉,碰到即可。
3、教学比赛
组织:把班级分成4个小组,在四片球场进行行进间运球应用比赛(以三对三或四对四半场
比赛)
规则:同上
要求:每组多的学生做裁判,打4球替换。
(强调安全)
4、结束部分
(1)、集合队伍对本节课练习进行讲评,同时提出课后的练习要求
(2)、归还器材
(3)、师生再见
我想通过对本课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一定能到达预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篮球运球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参与篮球运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