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改革ppt

高考改革ppt


主要修订内容
2
➢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 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 完善考核目标,结合学科特点 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 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 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 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 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 要求。
➢ 调整考试内容。在强调共同基 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 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高职提前招生已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当年后续
各类普通高校招生。
盘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
3 报考方式的变化
从“分批录取” 到“平行志愿”
改革前
VS
改革后
分批录取
在不同时间节点划定不同类别 的学校,按照划定的批次(一 本、二本、三本)去填报志愿, 然后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去录取
平行志愿
学生倾向于以院校来主导志愿,可按照 “甲校+A专业”“甲校+B专业”的方式填报, 以增加考入某校的几率
第一类大学:少数精英式培养模式的 院校,即研究性或学术理论型大学
高等教育出现明显分层趋势
第三类大学:直面劳动力 市场的就业导向类学校, 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类大学:以提高素质为 主的所谓应用型本科高校
分 类 考 试
培养目标 不同
培养方式 不同
不同的考试方法
不同的考试内容
一张试卷包打天下的考试,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多层面的需求,造成功能性缺失
生涯规划
各别省市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何为“生涯规划”?
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学校所进行的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的一切课程和教育活动;从狭义上是 指为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 门性课程与活动。
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济南: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共6个省市自治区
盘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
4 考纲课标的变化
《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
修订基本原则
1
➢ 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 ➢ 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 ➢ 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学生倾向于以专业来主导志愿,可按照 “甲校+A专业”“乙校+A专业”填报,以增 加考入某专业的几率
截至2017年各省份录取批次改革类型
取消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浙江:分为第一段、第二段、 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采用 “专业+院校”录取模式,可 填报80个专业
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 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 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 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 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 21个省市自治区
盘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
2 评价方式的变化
从“一考定终身”到“两依据一参考”
改革前
VS
改革后
一考定终生
唯“分数论”,学生学业负 担过重
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两依据一参考
发展学生个性潜能 培养国家综合性人才
国家统考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
老师,我只听说这个评价对我 考大学影响很大,但具体情况 并不了解,您给我讲讲吧!
分类选拔目标



分类针对性的测试结构

01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 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高职教育直接面向 劳动岗位,专业特点鲜明,专业教育的差异更为突 出,因此更有必要实施分类考试
02
在本科院校招生中,体现在不同考试科目的组合上, 由统一高考和不同学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合而成。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对考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等第的要求,不同学校和不 同专业采取不同的科目组合形式,对考生进行带有专 业倾向的选择。考生选出自己的优势学科,结合自己 的性向特长和职业理想,填报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这是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过程。
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培训部
2020/4/5
新高考改革历程
2014
增加使用全国统一 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5
9月4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公 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浙江、上海率先试点
2016
北京、山东、天津、 海南4省(市)进入 高考改革试点
2018
全国全面实施高考改 革。至此,将有近 3000万高中生参加 “新高考”
➢ 化学: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 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 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 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 个作答。
➢ 生物: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 了调整;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 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 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 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 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 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 原理及技术(含PCR)”。
小明乐于助人,但平时 需加强锻炼···
材料使用
高校招生
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实行分类考试 多元录取
分类考试出现前的教育形势
分 类
学生上大学难的 问题得以解决
考 试
高等学校
1999年 加速扩大
招生规模
此后 招生量和在校 六年 生规模保持较
大增幅
近10 年间
持续增长,高 等教育达到大 众化水平
分类考试出现前的教育难题
3.高职单招

实现一档多投双向互动选择。凡符

合当年高考或单独考试招生报考条
高职提前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测评相结合。普通高中学生以学考成绩为 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
录 取
件,并已办理报名手续的高中毕业 生,均可报考高职提前招生。
1
2
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 由高校进行综合测评,择优录取。
思想品德
主要考察: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 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 守法等。 重点: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 动、志愿服务等。
主要考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掌握情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等。 重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 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 成果等。
学业水平
身心健康
须包含语文、数学、外语中的至少2门,高
文化素质。高校还可根据专业特
中学考成绩或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一
点,在综合测评中设置素质特长
般不低于综合分的50%。
项单独考察,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高职单招录取步骤
一档多投。根据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及招生

计划确定考生名单,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省

1
高职提前招生服务平台。考生可同时被多所
主要考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 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 质等。 重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 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 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付困难和挫折 的表现等。
评价啥
艺术素养
主要考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 赏和表现的能力等。 重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 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 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成绩达到院校标准时可在高考录取
的特色性凸显
中享有一定的投档及专业录取优惠。
3
3
4
(4)自荐信作用突出,推荐信影响淡化
自主招生产生的影响: (1)自主招生的一个最低门槛是一本批次线 (2)自主招生改革后,专业匹配度更高 (3)对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偏科也能进名校 (4)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改变,学生考试压力减轻,“拼家长”愈演愈烈
整理遴选
公示审核
每学期末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 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 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形成档案
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 ✓ 主要的成长记录 ✓ 学生毕业时简要自我陈述 ✓ 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 ✓ 典型事实材料及相关证明
高中教师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性指导
各学科修订内容
➢ 语文: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 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 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 文素养。
➢ 数学: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 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 型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 历史: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 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探索历史的奥秘” 和“世界 文化遗产荟萃”
1.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招生

高校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自

融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
主确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标准及方式,将
录 取
素质评价(含中学综合素质评
价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和统 一高考招生三要素为一体的多
1
学考与高考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结合、
2
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结合,通过多元化评
价考核方式对考生进行选拔和择优录取。
元化评价选拔模式。
“三位一体”招生现已纳入新 高考实施方案,以制度化形式
3
固定下来。凡符合今年新高考
报名条件和高校要求的高中毕
业生,包括应届、往届、普通
类、艺体类考生均可报考。
4
考试流程:(1)2017年报考“三位一体”招生的考生, 需参加过去年全省高考网上报名和现场报考信息确认; (2)考生需结合自身实际和素质特长情况,参加高校 综合素质测试报名。具体需查询对照高校招生简章。 (3)高校三步遴选考生后择优录取。第一步,初次遴 选,材料报审。第二步,初次遴选合格后再次遴选,参 加高校综合测评。第三步,再次遴选合格后参加高考, 多元评价合成综合分。(4)考生在经过以上三步遴选 后,再一次性填报提前录取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被 录取考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志愿填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