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从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当前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建议
近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再次惊醒人们,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类生存的极端重要性。

近些年来,通州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措施,充分体现了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如何在今后乃至“十二五”期间,适应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通州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维护地区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控制污染和构建生态和谐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全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新发展。

(一)城市环境总体良好
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几年保持优良记录。

2006-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分别达到217、238、257、262天。

2009年浓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5.9%、3.6%和2.2%。

SO2、NO2和PM10,SO2和NO2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地下饮用水源符合国家标准。

河流水质改善率为32.1%,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逐年稳步提升,2009年达到55.88%。

2009年,全年新植成活树木18.1万株,新铺草坪面积23.4公顷;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14.6公顷,道路绿化568.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气、声环境质量全部符合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国家标准,整体环境持续保护优良。

(二)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运河水系保护成绩显著。

通州区十分重视运河两岸环境的整治,坚持高水平打造运河城市段,高标准建设运河核心区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北运河城市段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了疏挖,实施了两岸绿化工程,改造了运河源头岛、运河文化广场,使运河成为通州区一道靓丽风景线。

东南郊水网改造、凉水河治理等工程的完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观建设水平。

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北京市提出建设“五河十路”生态绿色屏障,通州区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及“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永乐店镇及沿潮白河、北运河的风沙区发展速丰林。

2008年,全区造林1879.4公顷,新增造林面积683.5公顷,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53万株。

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平原治沙、
通州万亩滨河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绿色产业发展初具成效。

目前全区拥有林业产业用地1500公顷,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农业观光蓬勃兴起。

花卉总面积360公顷,苗木总面积1290.7公顷。

以林菌、林桑栽培为主的林下产业总面积1666.7公顷,年产量3.2万吨。

(三)环境整治有力有效
加强整治水系污染。

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新建10万吨污水处理厂,通惠河北部截污工程顺利实施。

抓好工业废水治理,加强对重点水污染行业的企业监管,严防污染事故。

加强对重点河流的管理并进行水质监测。

实施北运河城市段等水环境治理重大科技项目,完成潮白河、凉水河通州段等河道整治工程,初步完成东南郊水网建设工程,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2009年,河流水质改善率为32.1%,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地下饮用水源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严格防治固体废弃物。

坚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固体废物转移许可等制度,大力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督管理。

加大垃圾处理、垃圾填埋等项目建设力度,2009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0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粉煤灰、炉渣和其它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实施辐射安全许可制度,摸清底数,纳入管理。

实施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和备案等制度,开展污染源普查和申报登记。

建立了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辐射安全监管。

(四)循环经济发展迅速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大型宣传公益活动等契机,普及节能知识,引导全民转变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

2006-2009年通州区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13%,“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完成进度为101.66%,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通州区的万元GDP能耗降低20.82%的指标。

实施12项节能减排工程,完成城乡建筑节能改造19万平方米。

通过建设城西5号燃煤锅炉工程和三河热电联产项目,替代全区80余座小型燃煤锅炉,年节约标煤9万余吨。

对城区道路照明设施中部分耗能较大的路灯实施节能改造,节电率达到30%。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加快实施,农村节能、节水和新能源利用技术逐步推广。

太阳能浴室、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生物质型煤等新型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利用。

通州区10个乡镇已建13753盏太阳能路灯,充分发挥太阳能路灯的低碳、绿色照明作用。

建立19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使13065户农村百姓用上绿色燃气,降低农村生活耗能。

全区各乡镇建立的90处太阳能公共浴室,解决了农村百姓洗澡的问题,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

建设了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完成了“太阳风”温室低碳空调系统的示范建设工程,保证了在较低能耗的前提下完成温室大棚的冬季加温和夏季储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