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情况汇报定海区农林局(区农办)近几年,以‚观田园风光、品民俗风情、吃乡村土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在浙江省大量兴起,推动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到‚农家乐‛,人们可以直接在果园、鱼塘、林地、田野等,亲身体验农家生活,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清新的乡村空气,价廉物美的农家饭菜,亲切怡人的农家小院,使‚农家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定海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现状近年来,随着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工商业主和农村经营能人,通过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充分利用当地山水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农业规模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应运而生,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就有16个,总投资规模达0.8亿多元,占地面积达2.6万余亩,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千余人。
综观我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开发模式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推陈出新。
目前我区‚农家乐‛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有利用现有渔塘、竹林、草坪等开展垂钓、烧烤、休憩等休闲活动,如马岙青青世界生态观光园;利用农(林)场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采摘、垂钓等活动,如马岙农业观光园、富田园养殖休闲园等;开发建设鱼庄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如岑港伊甸园休闲农庄、城东街道农家渔庄、盐仓天鹅山庄等。
这些休闲观光项目涵盖了采摘、垂钓、观光、游乐、度假和农家小吃等内容,初步适应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二)、投入主体呈现多元,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除了个私经营户、工商企业经营‚农家乐‛外,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家庭也开始投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城东农家鱼庄,是由个私企业主投资200万元,在甬东329国道旁开发起来的集垂钓、度假、休闲、游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点,占地面积达到300亩,年观光人数2万余,旅游观光年收入达到40余万元。
目前,我区‚农家乐‛规模均比较大,平均投资额都在百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农家乐‛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种养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自然条件普遍较好,经营季节性强。
我区农村自然环境优美,地势起伏,错落有致,花草树木景观别致,大多数‚农家乐‛都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的,因此环境普遍较好。
但是,多数‚农家乐‛属于户外活动,季节性较强,客流量会随着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而呈现较大的变化,春天花开季节和秋天收获季节游客多,经营状况好,而冬天则会明显减少。
总体上看,我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如特色少、雷同多,缺乏宣传,品牌效应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营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特别是小型‚农家乐‛,即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农家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二、定海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定海地理环境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客源市场优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人在工作之余需要人与自然融合的这样一种生活氛围,需要在喧嚣的城市工作之后找一个幽静的环境放松一下。
‚农家乐‛的发展恰好迎合了城市居民的这种需求,也必将推动‚农家乐‛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深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我区逐步建成了一批农业生态基地,如万亩晚稻杨梅基地、千亩香柚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及特色动物驯饲养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建立,为定海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新亮点,杨梅、香柚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在旅游季节已对游客开放,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基地正在形成。
去年正式命名了岑港伊甸园休闲农庄、马岙农业观光园、城东农家渔庄等10个休闲农业观光点。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精神文化需求普遍上涨。
‚十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稳步上升,去年更达到17588元。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肴和体验淳朴自然的农家生活的需求日渐增长。
‚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正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组建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兴产业。
它将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与品味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广大城乡消费者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休闲旅游新天地。
(二)、各级政府重视,政策环境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又进一步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正是以生态、环境、文化和绿色农产品为资源的典型生态经济形式。
2004年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上海崇明县前卫生态村时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
‛省委省政府专门组织力量就‚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并于去年11月在安吉召开了‚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现场会‛时指出,要‚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也十分重视此项工程的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定海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定委[2005]9号)中,明确将休闲观光农业纳入全区大旅游近期发展目标和区域规划体系,并提出了搞好十大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内容,成为打造‚古城要塞,休闲定海‛品牌的重要组成。
(三)、村庄整治不断深化,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几年来,全区以村庄示范整治工程为重点,通过抓组织领导、部门协作、村庄规划、资金筹措、督查考核等环节,基本建成示范村8个、整治村24个,并结合‚乡村康庄‛、‚万里清水河道‛、‚村庄绿化‛等工程,改善了‚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的外部交通、生态、供水等条件和环境,完善了渔农村的基本配套设施。
农村环境的改善,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便捷、安全、卫生、舒适的休闲旅游氛围。
一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发展机制正逐步形成。
我区‚农家乐‛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兴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环境非常好。
我们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契机,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落实措施当前,我区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快速升级趋势。
休闲旅游成了城市居民的一个新的消费需求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仅是一门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也是能够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事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进步。
为鼓励和支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针对‚农家乐‛的政策扶持措施。
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产业升级、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奖励。
今年,将重点扶持和发展10家‚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典范。
此外,我们计划在干览镇、白泉镇、马岙镇等地,引导发动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小型‚农家乐‛。
目前,干览镇已邀请区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就‚农家乐‛培训了20余农户,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杭州梅家坞、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等地考察当地的‚农家乐‛项目。
本月12日、17日,区旅游局也组织了伊甸园休闲农庄、天鹅山庄、白泉名果园、马岙镇等有关人员分别参观了奉化滕头生态旅游区和杭州世博会,重点考察了农家乐园、农业示范区等项目。
(二)、科学谋划,盘活资源‚农家乐‛最大特点是‚农‛,如何在众多农村中挖掘出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不仅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还可以极大丰富‚农家乐‛的内容,实现各个‚农家乐‛发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推进全区‚农家乐‛的持续长远发展。
着重在市场定位上、在空间布局上、在特色挖掘上、在服务内容上、在价格定位上做好谋划。
今后,将力争在‚农家乐‛的多元化发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重点推出以下几类‚农家乐‛旅游模式:一是农业观光型。
即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农家乐‛。
如马岙农业观光园。
二是乡村休闲型。
即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区域特色产业,以真山真水真情实意为主要经营策略,以舒适惬意、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集种养、观赏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于一体。
如伊甸园休闲农庄、鱼家农庄等。
三是农家度假型。
重点扶持利用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活动的‚农家乐‛。
力争在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依托农家自有房等生产生活资料创办的节地型‚农家乐‛上取得突破。
(三)、加强培训,扩大宣传‚农家乐‛经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推进其发展。
为有效激发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加大信息搜集和发布的力度,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网络、浙江‚农民信箱‛为广大‚农家乐‛经营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市场信息,指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内容和经营策略。
通过考察促动、培训推动等方式来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
同时结合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实施,加强对经营人员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规范的培训,通过对旅游礼仪、农家菜制作等的培训,为‚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提供人力支撑,从而消除农户参与‚农家乐‛经营的担忧,激发农民参与‚农家乐‛的发展内在动力。
此外,我们还将与报纸、电视、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联手,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