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因素要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动机,有必要先了解影响其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学因素。
1. 个人因素。
学习者对阅读的需求和阅读态度是影响阅读的首要因素。
教师应在强调阅读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多方位地把阅读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 材料因素。
在编写或挑选阅读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主题、难度、结构、形式等问题。
3.环境问题。
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父母、教师、学校的阅读氛围、学习者所在的群体、社会的流行因素等都会影响学习者的阅读动机。
4.教学因素。
良好的阅读教学活动能让学习者体验阅读的成功和快乐,能激发学习者的内部阅读动机和培养欣赏型阅读动机。
激发阅读动机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赋予阅读真实的目的。
在课堂里学生常会因为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阅读,如能把阅读变成学生生活和交流的需求,成为展示自我的需要,那肯定会激起他们更大的阅读热情和动机。
2.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期待阅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1)教学过程应做到循序渐进。
2)适当搭建支架。
3)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活动。
4)阅读评价的选择性与开放性。
之前我们用过阅读档案袋,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结合一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5)在教学活动中减少竞争性活动,增加合作机会。
少让学生因竞争而产生挫败感或因此产生过强的好胜心。
6)减轻学生的焦虑感。
4.选择或编写适当的阅读材料。
1)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
2)以学生的图式为基础。
3)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在分享阅读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4)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报刊、网络等,寻找我们需要的材料。
5.取得学校、家长的支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课堂内外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文化。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可以部署些开放性的阅读任务,以鼓励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一定的收获。
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
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
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
,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
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
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
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借助讲故事活动诱读讲故事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对于低年级教学更为重要。
我在低年级教学时,每周设立一节“故事会”,每学期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
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准备1-2个故事。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故事书已成为每个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
学生的书包中、课桌里、班级图书箱内可随时看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科幻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
“白雪公主”、“丑小鸭”、“女娲造人”、“揠苗助长”……学生们都能讲上几段。
对一个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学期能讲上二三十个故事,相当于读懂二三十篇文章,这是个不小的数字。
借助读书交流会引读读书交流活动是引导中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主要形式有:细品、复述、体会、表演、介绍。
细品,大至布局谋篇,小至标点符号特别是对一些优美词、句、段细细品味。
学生在细品中能更好地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丰富、有新意。
体会,有些文章,学生看过之后会感慨万千,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表演,即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表演出来。
这样的交流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介绍,学生将看过的名著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作介绍,以激发其他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
总之,学生要参加不同形式的交流就必须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读书给学生听被吉娒?特利里斯说成是“仅次于拥抱”。
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
从本学期开始,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每节课里挤出五分钟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读书给学生听,他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趣盎然。
有一次,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的精彩片段,课后竟有多人到办公室向我借阅,还有同学用零花钱买了这部小说。
在学校图书室开放的时候,我发现读书看报的学生我班最多。
几个星期下来,读书成了班上的时尚,不少学生看上去颇有书生气呢!在教授课文时,可在学生学会独立的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效果。
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
如学习了“惊弓之鸟”,我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太阳”等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可介绍“三国演义”给学生读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后,可参考大纲中的“小学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诵相关的古诗。
指导积累词汇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
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句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并表明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同时丰富自己的语汇。
在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若发现学生能运用从课文读物中的佳词美句,应抓住契机,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尝到甜头,乐此不彼.4.阅读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
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3、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
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提纲式摘录。
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③写读后感。
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步骤及技巧1、理解题目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1)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