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上好科学课 l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上好科学课 l 苏教版

3.上好科
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
标:
科学知识
目标
1、认识量筒等科学仪器,知道量筒有刻度。

2、知道科
学学习的基本规范。

3、知道各
种感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目标
1.能用不
同方法比较水量的多少。

2.学会用
量筒测量水量多少。

3. 通过小组活动学习交流方式、试着质疑,并能够形成初步的实验活动规范。

科学态度
目标
能积极参与交流、探究,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尊重
同伴的发言等
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目标
意识到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在活动中尊重规范、注意
卫生及节约用水。

教学重
点:
在测量水的活动中培养科学学习的习惯与基本规范。

教学难
点:
学会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准
备:
各种透明
容器、量筒、水等
教学过
程:
一、谈话
导入。

1.谈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科学实验室)
2、那你说说,科学实验室与我们教室有什么不同?
3、出示标准实验室的照片,介绍实验室的环境。

4、你到实
验室来上课,最想做什么?
5、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好科学课。

(板书课题)
二、讨论比较水量多少的方法,培养实验室学习的基
本规范。

1、出示两杯水,随机认识烧杯。

观察水:你有什么发
现?
2、生交
流,引导学生举手有序交流。

3、提问:你觉得这两杯里面的水,谁多?谁少?
4、随机质疑:你为什么认为这杯里的水多?能说说你
的理由吗?
5、你们有
什么办法比较吗?
6、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师快速记录。

鼓励打开嘴巴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表达出来。

7、同学在交流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保持安静、注意倾听、尊重他人发言。

8、出示学生的办法,比较:你觉得哪种比较的方法更
好?
9、小结。

三、引入量筒,学会用测量的办法比较水量的多少。

1、出示量
筒并认识量筒。

2、用量筒
测量,可以怎么做?
3、出示视频,指导用量筒测量水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方法及步骤。

4、谁再来说说,怎样用量筒来比较两个杯子水谁多谁
少?
5、如果让你们也来测量,你觉得我们在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引导讨论的声音、活动的分工合作、安全
与卫生等)
6、请学生
上台演示,师及时肯定与鼓励。

7、组织学
生分组实验活动。

8、交流实
验结果。

9、小结:水量的多少仅仅依靠感觉有时不一定能准确的判断出来,有时需要通过像量筒这样的仪器才可以更准确测量出来。

四、总结
活动。

1、在刚才的活动中,有些同学表现非常棒。

你觉得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不好,还需要改变?
2、学生交
流各自的想法。

3、出示活动视频片段或活动照片,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做得好的、不好的地方。

4、如果让你们一起来制定科学规则,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把你的建议写下来。

5、展示交
流学生的建议。

6、出示科学学习规则小儿歌,读一读,体会体会。

7、提出希望与信任,勉励孩子们继续努力,期待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展示出最好的自
己。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第11页/共1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