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6.从控制货币的需求给货币下定义:
IMF:
M1(货币)=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辅币)+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M1+定期存款
四.主要国家的货币定义
1.我国:
M0=流通中现金
M1=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M2=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建筑单位先存后用的自筹基建存款)+其它存款
当某样东西的价格上升时,货币在这件东西上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二、货币价值的衡量
国内价值:物价
国外价值:汇率
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
三、汇率: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四、货币的管理
货币管理社会还是社会管理货币?
由于价格反映了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供给量在经济中充当了战略性的变量。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货币制度统一(2)稳定的货币流通环境(3)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
因此,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相继颁布并实施了许多币制改革的法令,逐步建立了统一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
(三)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2.社会计算的工具或选票:列宁:货币证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否,或有多少是社会所需要;反映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耗费是多于还是少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西方经济学中将货币说成是选票。
3.社会主义货币仍定义为社会计算工具。
4.从职能从发给货币下定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5.货币与财富: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并且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一.价值尺度职能(Measure of value):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一)概念:是指货币是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二)货币为何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本身有价值
(三)货币怎样表现商品的价值:价格。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增减呈正比例变化,随货币价值的增减呈反比例变化。
(四)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否需现实的货币:只需想象或观念货币。
要胜任货币的角色,充当货币的商品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职能:
1.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
2.价值标准或记帐单位
3.价值贮藏
总结: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结果,生产、交换和单位资本的收入都提高了。货币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社会革新。
第二节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固有的职能。
问题的解决:
选出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的价值标准(基准-numeraire)
所有其它商品都用它来衡量或报价
则
(1)若使用新的商品为基准,交换价格的种数减至N
(2)若使用现存的商品为基准,种数减至N-1
*讨论:
若选用的基准是商品,交易仍然存在困难
(1)基准商品无法分割
(2)基准商品的购买力价值波动幅度大
(3)不便携带
(2)通过对货币的需求、货币的供给、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几个方面的介绍,引导从整体上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国际金融一般知识和原理的介绍,初步掌握对外开放经济模型中的金融问题的分析途径。
第一章
第一节
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10斤茶叶
香蕉、滑雪板、手机和大米,共有多少交换比率?
答案:6种,即6种价格
易货贸易(物物交换)下:
Rn=N×(N-1)/2
Rn:在易货经济中不同价格或兑换率的数量
N:经济中商品与服务的种数
如有4种商品,则有6种兑换率(价格)
如有1000种商品,则有499500种交换价格。
经过比较所有可能的价格,以便判断是否以最合适的价格进行买卖。则这样庞大的种数的交换价格带来很高的交易成本同时缺乏效率。
(二)金银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system)
*问题:劣币驱逐良币(格莱辛法则):当一国是复本位制流通时,面值相同,并同具无限法偿能力,当其价值不相等时,低值(劣币)驱逐高值(良币)。硬币收藏,纸币流通,同一金属流通,新币收藏,旧币流通。
广义定义:
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媒介,而是价值贮藏,从该角度观察,商业银行体系的其它存款,如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显然也是货币。
*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款
更广义的定义:
有些学者如葛雷、杜宾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和定期存款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应包括在货币定义中。
还有些学者认为除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外,现代社会还有不少金融和信用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和货币性,如政府和大企业所发行的短期债券,它们在金融市场上贴现或变现的机会极多,与狭义货币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故也应包括在货币定义中。
二.从实际政策用途上定义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之一般理论>一书中写到:为了方便处理某一问题起见,我们不妨从任何一点为货币及债务之间划分界限。……实际上,为易于解决问题,货币定义时常包括银行体系中的定期存款,有时甚至包括一些金融工具如国库券等。这一见解为各国金融机关所接受。
三.主要定义:
1.一般等价物:马克思
相对价值形式(relative value)等价形式(equivalent)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指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是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其它商品上。
10斤茶叶
1只绵羊=20斤米
10捆烟叶
(3)一般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L是大于货币的一种口径,等于M3加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等。
*问题:
外国政府的存款如何处理?是否列入货币统计口径中?
总结:
1.货币被定义为广泛被接受用于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的任何东西。包括:现钞和硬币、活期存款和银行与存款机构的其它支票存款。
2.只要新的金融发展继续减少传统货币度量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须定期修改货币定义
*问题:
哪一种货币度量最有用?
提倡广义货币度量的倾向于什么?是稳定经济还是相反?
强调稳定经济活动,或至少为防止货币供给的突然变化对经济造成损害而控制货币供给;
哪种货币最好没有一致意见;
但最好的货币度量是能够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度量
第四节
一、货币价值的涵义
一定单位的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定单位的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它的价值越大。
M3=M2+政府预算存款+债券市场票据
*例:我国的货币供应
货币概览
货币总量
流通中现金(M0)Currency in Circulation
货币(M1)Money
货币和准货币(M2)Money & Quasi-money
2.美国
M1包括:(1)处于联邦储备系统和存款机构之外的通货;(2)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3)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不包括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4)其他各种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性质相近的存款,如NOW,ATS。
(一)货币金属
(二)货币单位
(三)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四)准备制度
1.本位币(主币):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而铸成的铸币,是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特点:足值货币
一般规定:1)自由铸造2)磨损公差3)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4)最后的支付工具
2.辅币:是本位币以下供零星支付的小额通货。
在任何时候,货币的供给量越大,以商品和服务表示的货币的交换价值就越低,平均价格也就超高。
结论:
(1)恰到好处的货币数量才能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避免通货紧缩
(2)货币无法自我管理
(3)管理货币必须相当明智
第五节
一.货币诸形式:随货币制度的进化和发展而异
(一)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商品货币或足值货币
1.概念:任何货币,如其作为货币用途和价值与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则统称为实物货币。
10斤茶叶
20斤米=1只绵羊(媒介商品交换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
10捆烟叶
(4)货币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某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
10斤茶叶
20斤米=1分黄金
10捆烟叶
总结: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西方学者观点
克服物物交换的缺陷
时间与需求的双重一致性
*问题:
假定简单经济中只生产四种商品:
M2等于M1加上:(1)存款机构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和美国银行在世界上的分支机构向美国居民发行的隔夜欧洲美元;(2)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3)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4)货币市场互助基金金额(MMMFS)
M3等于M2加上:(1)大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上);(2)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等。
(五)价格标准:每一货币单位所具有的、用以测定一切商品价格的贵金属重量就是价格标准。
二.流通手段职能(means of ciculation)
(一)概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媒介作用。
(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否需现实货币:必须。但可是不足值的货币或货币符号。
(三)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对商品流通的影响: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局限性;隐藏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一)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而进行单方面转移时。
(二)产生:随信用买卖和延期付款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支付手段就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以外(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领域,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