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演练试题及答案

2018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演练试题及答案

2018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演练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2. 先秦时期血亲复仇盛行,《周礼》规定为父母报仇不担刑责,只需登记。

宋代没有关于复仇的专门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处理,但另有补充说明,子孙复仇案由官员上报皇帝裁决。

根据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宋()。

A. 宗法观念趋于淡漠B. 国家权力冲击儒家伦理C. 法令执行更加严格D. 理学思想缓和民间矛盾3. 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视,搜罗天下法书名画,设黄门之署,置尚方画工,从事绘图,以备应诏。

可见汉画()。

A. 为政治教化服务B. 其理论已经成熟C. 深受汉武帝推崇D. 艺术感染力极强4. 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

这一做法()。

A. 削弱了君主集权B. 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C. 加剧了冗官现象D. 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5.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

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

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6.孙中山说,北方将士“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日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之无他?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之服从”。

‘这说明《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南北统一 B.巩固革命成果 C.约束北方将士 D. 推翻君主专制7.据统计,1858﹣1911年,中国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

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B.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C.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8. 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

《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 苏联援华的落实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科教兴国的推进9.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

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

材料反映出雅典()。

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10.启蒙运动者认为应该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

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

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是()。

A.儒家之道成为启蒙思想的理论来源B.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有利于社会和谐C.儒家思想为其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D.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11. 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

这表明()。

A. 东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联系加强B. 世界总体形势趋向和平与缓和C.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D.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消除12.“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

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

被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

法国文豪蒙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

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材料二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

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

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

粱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16分)(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9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

……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

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材料二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枢密院是16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从君主专制国家向贵族寡头制国家转变,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而必须依照议会通过的法律来统治国家。

政体的变化为内阁摆脱萌芽状态走向公开化与合法化提供了良机。

……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

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

——摘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内阁制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

(8分)(二)选做题:共15分。

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分别是秦朝、汉朝、唐朝、北宋的部分货币图。

注: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辟新纪元。

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命钱之新制,是货币品类新旧更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和突破。

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

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

……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

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 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 041亿元。

短短9个月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摘编自《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并说明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并对这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 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

1882 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 年到1917 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

1921 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 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要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 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 世纪末至20 世纪移民政策中排外主义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