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导向
摘要:舆论导向又称为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本文论述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在舆论导向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还说明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对社会的消极影响,以及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关键词: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正确引导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积极作用,而负向舆论则会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我们国家的媒体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既是由媒体的政治责任所决定的,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要求的。
坚持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我国媒体来说可谓极其重要。
古人曾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在当今社会,要想把握民心就必须积极正确的引导舆论导向,让社会舆论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而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当主流的新闻媒体由于种种原因不便报道或者报道的事实不足以使人信服时,社
会舆论很可能会被某些流言蜚语所引导,鼓动人们的不满情绪,进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例如曾经轰动的7.23动车事故,由于相关部门在事故处理上的消极怠慢,事故调查上的不透明,以及对事故责任的回避,还有个大主流媒体受体制内的制约对事件报道的不负责任,使事件的进展不能及时公之于众,造成流言四起,民心悲愤,社会舆论的矛头直指政府机关,大大降低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正所谓“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如果长此以往,不思改进,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我们的媒体,媒体的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传播真相。
但当下我们的媒体有时却由于种种原因连基本义务都做不到。
如果他们不能澄清事实,那么社会舆论很容易就会被居心叵测的流言蜚语所利用。
后果不堪设想。
让我们看看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我们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些什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几大主流大报的头条均是“中央晋升六少将”,而不见动车追尾事故的踪影。
而此时各种谣言已经开始在海外及港澳台报刊上传播。
这些媒体充当了第一时间的报道者,引起广大网民在网上的关注,造成轰动,很多人被其蒙蔽,抨击政府部门,为后来政府的辟谣也带来了巨大阻碍。
在去年冬季一部大热韩剧《匹诺曹》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而引起热议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男女主角的颜值有多高,而是剧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正确的三观和新闻态度。
这部剧在在刻画记者和媒体上十分真实,反映出了许多当下媒体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其中恶势力为了隐藏自己的罪行故意错误的引导舆论,以求避开责任和惩罚的情节更是与
现实不谋而合。
剧中还曾经着重讨论过一个问题:想看的新闻和该看的新闻相比下哪个更重要?当时以宋记者为代表的人们认为大众想看的新闻才是新闻,新闻必须迎合观众才能引起关注。
首先,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毕竟新闻也需要有受众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任何一本新闻教材中都会提到新闻应该具有接近性,正如一个买菜的主妇是不会对NBA的总决赛感兴趣的。
而后来男主的一番辩驳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男主举了一个例子,他问另一个记者,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先听哪一个,记者说要先听好消息,于是男主告诉他他得到了一张大韩民国所有顶级偶像汇集的演唱会门票,欣喜之余男主又告诉了另他一个坏消息,他患上了癌症。
记者一脸震惊:“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显然,关于演唱会门票的是想看的新闻,癌症是应该看的新闻,两者之间哪个更重要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男主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力的反驳了想看优先论。
如果新闻报道不能秉持为公负责的理念,不能分清主次,那么势必是失败的。
在关系到公共重大利益的事件面前,不能以想与不想为依据,而是要看该与不该。
否则的话有心之人必将利用这一点用手中想看的新闻去遮掩该看的新闻,并且从而逃脱人民和法律对其的追究,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和争议都会被忽略,久而久之,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每天可以报道的新闻实在太多,但媒体报道的新闻和受众接受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
因此新闻的选择是一个神圣而艰难的工作,新闻工作者任道而重远,不仅要分取舍,还要合理安排主次先后。
由于不同的新闻选择所引导的舆论导向将有天壤之别,所以有时候新闻并不是报道与不报道的问题,而是怎样选择的问题。
在这个选择的的过程中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不能因为某些势力的威逼利诱就放弃自己的坚持而去进行错误的报道,引导错误的舆论方向。
新闻工作者要遵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低俗报道,以实际行动实践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激浊扬清,扶正祛邪。
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引导舆论必须坚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党性原则,新闻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
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
坚定,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理智。
二是新闻产品绝
不等同于纯粹意义的商品,决不能把新闻作为一般的
商品来经营,否则新闻就会“变味”。
三是要反对绝
对的“新闻自由”
(二)围绕大局形成强势主流的舆论格局。
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方面。
新闻工作只有始终树立大局观
念,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形成
强舆论。
因此着力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最大限度
的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十分有必要。
(三)在引导中注意讲究艺术。
新闻要具有可读性才能有人关注,否则舆论引导就是一句空话。
必须提高舆论的
能力,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多下功夫。
(四)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都日益多样化。
强化网
络舆论引导刻不容缓,主流媒体的网站建设必须加
强,抢占“网络阵地”增强政府正面引导舆论能力。
(五)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这一点在上文已有提及,在此就不再细说。
舆论导向的作用、影响都是具大的,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持原则,做出让受众满意,让社会受益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