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7章
• 7—5 • 甲应当卖给乙地砖5000块,甲违约, 乙向法院要求强制甲履行。但甲已经停炉 烧砖,若甲对乙赔偿,则赔偿50万元,如 甲实际履行,重新开炉烧砖,则需花费60 万元。 • 问:法院是否判决强制实际履行?
合同法
2、补救措施 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 选择诸种 违约责任 按第61条 规定补缺 按约定承 担违约责任 第111条。 递进关系:
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继续履行。 举例:A、B两企业签订100万元的买卖合 同,同时约定了10万元的违约金。
合同法
(1)继续履行的限制条款 第110条规定: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 行费用过高; (三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合同法
合同法
• 新《条例》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伤亡赔偿限额为 15万元 • 最高赔偿标准,将从4万元提高到15万元 • 旅客自带行李损失,则最高赔偿2000元 • 航空事故最高赔偿标准由1989年的2万元提高到 40万元; • 矿难事故最高赔偿标准提升到20万元
(2)完全赔偿规则的合理限制 1)能否并存?
• 第116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 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 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若与违约金并用,使违约人承 担两种相同的违约责任。因此由被违约 人择其一。
•
• 7—10 甲、乙签订的买卖合同约定了 定金和违约金条款。甲违约,造成乙经 济损失。下列选项中,乙可选择追究甲 违约责任的方式有()。(2000年) A.要求单独适用定金条款 B.要求单独适用违约金条款 C.要求同时适用定金和违约金条款 D.要求同时适用定金、违约金条款, 并另行赔偿损失
合同法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归责原则 (二)我国合同法采用的归责原则
1.《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 2.分则具体规定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例如: (1)—(10) P105 第189条规定:“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 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 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多为履行不能产生的违约责任。
• 7—13 • 甲一直租着乙的一栋房屋,后欲将该房 屋买下,乙同意,1月1日二人约定:一 星期后办理过户手续,并约定:哪方不 履行,给付对方标的额10%的不履行违 约金。1月5日,乙通知甲:他改变了主 意,该房只租不卖,同时愿意卖给甲一 栋 二手房。1月10日,甲起诉至法院,要 求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违约金。乙主 张:愿意支付不履行违约金,但是不愿 继续履行。问:乙的主张能否成立? •
合同法
5、支付赔偿金(没有约定违约金,而定
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
合同法
7—11 甲与乙以通用产品为标的物订 立了买卖合同,甲向乙支付定金2万元。后 甲无理拒绝履行,给乙造成损失3万元,此 时,甲无权要求乙返还定金,还应再支付乙 1万元以弥补其损失。实际支出3万元。
如果乙无理拒绝履行合同,给甲造成损失1万 元,则乙应按定金法则双倍返还定金,即返还4 万元,而且还应支付给甲赔偿金1万元。乙实际 支出3万元。
指赔偿范围仅限于,违约一方在订立合 同时已经预见或可能合理预见到的违约所造 成的损失。
合同法
2)减损规则
第11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 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 损失要求赔偿。 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支出的合理费用, 由违约方承担。”
合同法
7—6
甲向乙收购1000吨红富士苹果,预先支付了价款 160万元,约定3日内由乙运送到甲所在地车站, 如质量不合格,乙方要承担价款20%的违约金。 乙委托丙运输公司按期将苹果运送到目的地,甲 发现苹果不符合约定,遂拒绝受领,20日后,甲 通知乙方违约,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给 车站保管费1万元。乙方来到车站发现,苹果已 基本全部烂掉,无法再销售出去,拒绝了甲方的 请求。问:哪方违约,承担何种责任?
• 引出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合同法
7—2 引 例
合同法
终审下达认定侵权之诉
赔偿医疗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精神抚慰金等合计865,657元。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1、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区别) 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 过错责任 原告 法定
财产损害、人 身伤害、精神 损害赔偿、
合同法
合同法
• 7—3甲公司从乙农场购入10头种牛,乙农场违 约,将部分带有传染病的种牛交付给甲公司, 致使甲公司所饲养的其他奶牛大量患病造成财 产损失。对此,甲公司要求乙农场承担责任的 方式是()。(2001年) A.只能要求乙农场承担违约责任 B.只能要求乙农场承担侵权责任 C.要求乙农场既承担违约责任又承担侵权 责任 D.在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中选择其一要求 乙农场承担
合同法
• (2)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 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 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举例:B向A买房,签订100万元的 商品房买卖合同。事先约定的违约 金是10万元。A违约给B造成的实际 损失是30万元。则增加20万元。
• 7—9 • A公司卖给B公司1000吨煤炭,总价款 100万元。约定分10批发货,每批100吨。 A公司前7批煤炭质量符合要求,第8批不 符合要求,B公司就该批解除。按照第166 条第1款的规定,解除该批货物不影响今 后各批。A公司后来所发第9、10批煤炭符 合要求。A、B公司约定不履行一方要按 标的额的10%向对方支付违约金。B解除 了第8批的订货。现B要求A支付违约金。 • 请问:应当支付多少?
合同法
7—8
[案情]
2003年2月22日,蔡某与村委会签订购买 冬枣纸箱买卖合同,约定:2.9元/个,数量 以实收数为准,4月30日前付清货款,如违约 罚货款总额的100%。至4月21日,蔡某共收到 纸箱8240个,出具收条一份,总计货款23896 元。合同逾期后,经村委会派人催要,蔡某 仍拒不付款。村委会诉至法院。 请求判令蔡某给付货款23896元及违约金 23896元。 庭审中,经主审法官释明“约定的违约 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申请 法院适当减少”后,蔡某仍不申请降低。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违约行为及免除 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综合练习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合同法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
1、违约责任是不履行债务时产生的民事责任。 2、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3、违约责任具有任意性。 4、违约责任具有法定性和制裁性双重属性。
第二节 违约行为及免除
一、违约行为 ( 一)预期违约 ①明示②默示毁约。 ( 二)实际违约 1.不履行合同义务 ①履行不能②拒绝履行
合同法
2.履行不符合约定的 ①迟延履行②质量有瑕疵的履行③不完全履行
合同法
二、违约责任的免除
(一)免责事由的概念 (二)违约责任的免除情形 1、不可抗力的免责: 第117条第1款:部分或者全部免责 第118条:通知义务和证明责任 2、合同约定的免责: 第53条:两种免责无效 • 人身伤害 • 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财产损失
合同法
合同法
•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的规定,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质量不 符合约定而对违约责任又没有明确约定 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性质以及损失的 大小,可以合理要求对方承担的补救措 施有()。(2001年) A.修理 B.减少价款 C.退货 D.更换
3、赔偿损失
•
问: (1)马某要求畜牧站支付运费,该请求 能否得到法院支持?为什么?
合同法
• (2)针对畜牧站要求付款的请求,马某以 不可抗力要求免责,能否成立?为什么? • (3)如果马某的行为构成违约,合同中规 定的定金与违约金条款能否同时适用?为 什么?
合同法
(2)不成立。对于金钱债务来说,只是一 种支付手段,因此不存在不可抗力的问题。 第10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 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 报酬。 (3)不能同时适用。根据第116条规定,— —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合同法
赔偿损失的范围
(1)完全赔偿规则
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 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 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 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 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 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7—7 河北农民李某向北京贩运土豆,由 于车站的疏忽,未将装载土豆的车皮挂 车,结果土豆全部冻坏。该农民向法院 起诉,要求铁路承运人赔偿实际损失和 可得利益,按北京的土豆销售价赔偿。 请问:是否应支持李某的诉讼请求?
(区别)
违约责任
缔约责任
合同有效 合同未成 产生基 立、无效及 础不同: 成立; 履行阶段 被撤销;
缔结合同阶 段
性质不同
违反约定
违反法定
( 一 ) 两 种 责 任 区 别
合同法
责任形 多种 式不同
赔偿范围 不同 赔偿履行 利益
单一
赔偿信赖 利益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7—1 引例 某日,某市一公交车发生一起事故。
合同法
交管部门对事故的处理:小货车司机赔偿公 交公司人民币50元。
[审判结果] 经一审法院判决,被告公交公司赔 偿原告人民币7千余元; 二审时双方达成调解,公交公司一 次性赔偿她人民币5千元。
合同法
合同法
选择侵权责任、违约责任诉讼?
• (1)如诉侵权,乘客难度较大。 • (2)打违约诉讼有把握:车票是运输合同 关系的证明。
合同法
4、支付违约金 第114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
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 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 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 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 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 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机构予以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