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和意义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和意义

(1) 防止医疗事故必须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 范》、《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医务人 员在医疗活动中应自觉有意识加强预防医院感染 的观念,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
(2) 加强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权的宣传和沟通,如 在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危险性及后果知情权,抗感 染治疗方案知情选择权,现有感染症状知情权等,医 务人员应认识到知情同意书是事前告知的证据,这 样既可以争取患者的合作,同时也可促进医护人员 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感染率,避免医院感染相关医疗 纠纷发生。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因此在日常诊疗工作当中,我们全体 医务人员应始终贯彻医院感染防控的观念, 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变成我 们自觉的行动,养成习惯,从而有效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 疗费用,减少医患矛盾,给患者创造一个 良好的医疗环境。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
SARS!!!
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我国局 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 流行,累计5327例。
2003年1月广东河源人民医院收治 2例,导致7名医务人员感染防病;广 东2月份医务人员发病200人,占总病 例数27.9%; 香港最初发生的138例中医务 人员占50%,共69例; 加拿大多伦多出现144例SARS 时医务人员73例,占51%; 台湾发病到610例时90%的 发病与医院感染有关。
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3) 抗菌药物的滥用或使用时针对性不强或 对其适应证、禁忌证应用不当而引起严重 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痛苦也会引起医疗纠 纷,甚至酿成医疗事故。
(4) 输血后感染如医院无法举证排除自己的 责任,则医院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住院患者人群中发生医院感染 机率只是多少的问题,完全杜绝不太可能,既然医院 感染与法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紧密相联,那么行 为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内源性感染(难预防性感染) 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自
身的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多为 条件致病菌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菌 群失调症等引起。
医院感染的概念
外源性感染(可预防性感染)
是指由来自宿主体外的病 原菌所引起的感染。传染源主 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恢复期病 人、健康带菌者,以及病畜、 带菌动物、媒介昆虫等。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确保患者获得安全的医 疗卫生服务。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具有三个环节, 即: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的促发(危险)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 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 和消毒隔离制度;
中,护士占48.8%,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所占
医院感染的危害
医院感染造成的严重后果:
1、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后果严重会导致患者残疾或者死亡; 3、医院相关人员受到惩处,包括行政处罚、经 济赔偿; 4、在社会中给医院造成恶劣的影响,声誉受到 损害。
医院感染与法律
在国外有关医院管理法律规定,如果医院由于未遵守关于 有菌物品和无菌物品隔离的规章制度而被控告为玩忽职守。 在我国2000 年11 月卫生部颁发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006年修改制订下发《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卫生部认为这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立医 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 疗技术规范;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 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 基本要求,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医院取消二级甲等称号;院长撤职,分管副院长严重 警告记大过,眼科责任人警告记过、停止执业,卫生局局 长、副局长、医政科长行政记大过警告处分。
在涉及医院感染的法律纠纷中,法院可根据一 些细节进行评判,如医务人员未遵守有关预防感染 传播的规章制度,法庭就可判定医院未履行其职责 等。
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医院感染可由多种因素造成,涉及到医院的预防 及控制、医务人员和探视者等。在住院患者中不 可能完全避免、绝对杜绝医院感染。在我国各类 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约5 %~10 % ,就我国目前 的医院管理现状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而 言,实际上存在诸多医患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值得 深思。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
2009年3月18日、19日,北京市儿童医院陆续接收了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3月22日5名 患儿死亡。
据专家组调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暖箱 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该院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 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该院医务人员严重缺 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该院新生儿病区布局及工作流 程完全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手 术安全。
西安交大一附院瞒报新生儿院内感 染死亡事故
2008年8月28日到9月16日期间,西 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4名新生儿患者 中,有8名新生儿从9月5曰至15日先后死亡。 专家组经调查一致以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 染事故。事故发生后,医院末按有关规定和要求 及时报告,迟报、瞒报,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 响。
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 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销职务
卫生部关于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 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通报
投诉:山西省卫生厅于2009年2月27日接到太原公交公司职
工医院6名患者投诉,反映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感染丙肝: 47名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0名丙 肝抗体阳性。
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
(3)重视专业培训是加强医院感染的必要环节 医院要定期组织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诊疗常规、医院感染规范和消 毒技术规范的学习和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只有所 有医务人员均了解,熟悉并掌握医院感染有关知识, 才能使管理达到更佳效果。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治疗过程 中的每个环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这段时 间内,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消毒与隔离、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手卫生措施的落实、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 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病人及进入医 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 漏洞都有可能导致发生医院感染。
某市妇幼医院龟分枝杆菌感染 事件
1998年4至5月,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 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在该院接受手术的292例病 人中,共发生术后伤口以龟分枝杆菌为主要病原 体的混合感染158例,切口感染率为54.11%。
通过对手术过程各个环节的深入调查后证实, 直接感染源为手术所使用的刀片和剪刀,而浸泡 刀片和剪刀所使用的强化戊二醛消毒灭菌剂因配 置错误、使用不当以及消毒剂本身浓度和产品说 明存在的问题导致手术所用器械未达到灭菌效果。
二、造成医院感染的沉痛教训
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结
果10名患者均出现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1名施行玻璃体 切割手术。 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全部患者被急送 上海一家医院治疗。至17日,9名患者相继实施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卫生部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
研究表明,在这场浩劫中,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受 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调 查中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最高按卫 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其中天津 39.38%、北京25.43%、山西17.64%。
医务人员如此高的感染率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 性疾病从未出现过。 在北京,所有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人员
2.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 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 4.易感病人增加 5.环境污染严重 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
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目的 和意义
------------院感科
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 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 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 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1) 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应对 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如未隔离或隔离措施不 严,使患者在医院内接触到传染病患者发生医院感 染,则认为责任在医院。
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2) 临床上大约45 %的医院感染与医疗器械的侵 入性操作有关,由于侵入性医疗器械的操作受污染 或未消毒、灭菌而发生医院感染,也会引起医患纠 纷。

医院感染
2002版《消毒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医院成立管理组织、 制订规章制度、加强培训与监测;
2002 年9 月1 日起正式实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1 条阐明“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 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医院感染与法律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院感染管理 办法》的规定,导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如果造 成患者人身损害并达到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的程度, 同样属于医疗事故 。患者可以控告医院玩忽职守, 并证实医院未执行某一标准或医院自身制定的规 章而造成其损害。如果法院认定医院感染是由于 院方造成,则医院势必会受到一定法律的处罚。
问题:管理混乱,没有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规范
和技术规程。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和重复使用 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 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 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存在交叉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