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132007课程英文名称:corporate governanc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金融学、物流管理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公司治理狭义地讲是协调公司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
公司治理是当前国内外理论和实业界面临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是金融学业、物流管理专业基础选修课之一。
本课程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体系和模式;2.对各国公司治理实践尤其是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公司治理的内涵,掌握公司治理主体和客体、边界和范围、结构和机制等一般知识;掌握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新兴治理、治理模式等公司治理学科体系。
2.基本理论:掌握公司治理的实质,掌握委托-代理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企业所有权理论等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掌握代理问题、剥夺问题的形成及其解决机制。
3.基本技能: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公司治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原理进行实证分析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所用教材可选择南开大学及北京大学等最新出版的教材,并可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
其主要内容详见教学大纲内容部分。
1.教学方法:课堂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治理实践;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公司治理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故学生最好应先修《新制度经济学》或《企业管理原理》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 注重课程的案例分析。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习,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 本课程无实验环节。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公司治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主要由平时考核再加上期末测试确定最终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出勤、小测验、小论文、期末测试等。
(七)参考书目《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李维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公司治理理论》,宁向东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张维迎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公司治理学》蔡锐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社.2013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金融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通过对公司治理基本原理、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治理模式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体系,并具备实证分析公司治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基础原理、股东权利及其保护、董事会制度、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等。
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学的诞生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掌握公司治理形成机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掌握公司治理问题的两大类型:代理问题与剥夺问题;3)掌握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制度安排。
重点:公司治理问题内涵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代理问题与剥夺问题的内涵。
习题:公司治理有哪些研究主题?第2部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掌握企业的契约本质;2)区分企业与市场的区别。
3)理解资产专用性与治理结构的概念;4)掌握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
重点:1)公司治理的实质:节省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2)专用性资产的求偿权;3)企业所有权的合理配置。
难点:交易费用与企业权威关系的理解;交易费用理论及企业所有权理论的理解。
习题:1)怎样理解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的关系?2)如何理解资产专用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3)怎样理解公司治理是企业所有权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第3部分:股东权利及其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股东类型及其主要权力;2)股东大会的职能;3)股东大会的主要表决机制;4)股东的诉讼权与事后救济。
重点: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
难点:累积表决制。
习题:1)如何理解股东权益的概念及其构成?2)如何区分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第4部分:董事会制度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董事会的结构与职能定位;2)董事会的组成与独立董事;3)董事会的运作。
重点:董事会结构的国别差异。
难点:独立董事机制的理解。
习题:试比较德、日、中三国董事会制度的异同。
第5部分: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高层管理者激励性报酬的原理;2)高层管理者股权激励性报酬的构成;3)股票认购期权的具体设计。
重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难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设计与实施。
习题:1)经理人股权激励有哪些形式?2)如何理解股票期权是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实现形式?第6部分:资本结构与公司融资决策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MM定律;2)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4)控制权安排与经理人最优持股比例;3)非对称信息与公司融资决策。
重点:1)股权代理成本与债权代理成本及其相互关系;2)经理人最优持股比例。
难点: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习题:1)如何理解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2)阐述“融资顺序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融资的积极意义。
第7部分: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资本市场效率类型与证券市场的作用;2)公司并购与剥离的理论与实践;3)敌意接管与接管防御;4)卖空机制与公司治理。
重点:企业并购与控制权转移的关系;接管防御与控制权争夺。
难点:资本市场效率性的理解;卖空机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习题:1)如何通过股票市场价格来判断资本市场效率?2)案例分析:反并购策略案例——广发VS中信。
第8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机构投资者的类型;2)国际上著名机构投资者介绍;3)机构投资者的消极治理与积极治理机理;4)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参与。
重点:1)机构投资者的类型;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
难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习题:如何学习美国经验发挥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9部分:私募股权基金与公司治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及类型;2)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及其治理机制;3)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营现状。
重点:1)私募股权基金的本质特征;2)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机理。
难点: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习题:如何发挥私募股权基金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10部分:集团治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金字塔控股结构与企业集团的形成;2)剥夺手段: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3)剥夺行为:滥用关联交易;4)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
重点:1)剥夺问题的形成及其体现;2)中小股东保护机制。
难点:剥夺问题的形成机理。
习题:案例分析:某集团公司终级控股股东的剥夺问题。
第11部分:网络治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网络治理的概念及其实践体现;2)网络治理的实质:用信誉配置资源;3)网络治理的宏观、微观机制。
重点:网络治理的实质及机制。
难点:网络治理机制的实施。
习题:案例分析:某公司网络组织治理的经验借鉴。
第12部分:公司治理模式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英美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2)德日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3)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4)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重点: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的本质特征;家族治理机制及其进化。
难点:不同治理模式本质特征的区别;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习题:1)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的优缺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如何产生?具有哪些特点和缺陷?3)公司治理模式趋同主要有哪些表现?。